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在于对乡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高校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融入,以实现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与乡土文化的传承。但随着乡村社会变迁,村落共同体消解,乡土文化出现衰落;加之社会转型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多元;另外从制度确定到观念跟进,还存在“文化堕距”,这些都是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之下“,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自觉”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现实,内涵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要素。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田野调查、体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的多元表征与文化渊源,将乡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归属感、对社区的主体感、对国家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有理想、有责任感、有本领、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学习家国情怀的动机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家国情怀培育的校园氛围;多媒体平台运用有待加强。因此,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多媒体平台强化家国情怀教育,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宫雅婷 《成才之路》2023,(14):33-36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立则国立。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之源。文章分析目前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家国情怀培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从创新家国情怀培育方法、丰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内涵、在家风家教中培育家国情怀、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合、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自觉性等方面入手开展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将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农民大学生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加强家国情怀培育对提高农民大学生国家认同、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农民大学生为例,分析新时代农民大学生家国情怀内涵及时代价值,基于家国情怀培育现状,探讨相关创新路径,提升农民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滋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资源。丰厚的红色文化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有着极为丰富的价值意蕴。当前,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思政课堂、课程思政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探究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之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但全球化并非一种“去国家化”“去领土化”的全球治理理念,相反,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主导权的争夺反而愈加强烈。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彰显民族特质的精神标识。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话语体系下依然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时代价值。深入发掘家国情怀思想的育人功能,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现代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观念,培塑“修齐治平”的价值追求,平衡修身、齐家与治国三者关系。优化家国情怀培育环境、完善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丰富家国情怀培育载体三维路径设计,有助于在全球化语境下建构出一体化、常态化的家国情怀培育图式。  相似文献   

7.
袁扬 《江西教育》2022,(44):80-8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列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历史学科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很多时候,“家国情怀”教育主要由老师说教式完成,学生参与度较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产生共情和共鸣。笔者认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可以较好地完成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在众多体验式学习方法中情思造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感悟中涵育家国情怀,实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复兴大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学界对以优秀传统家训文化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研究集中在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大学生家国情怀、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与大学生家国情怀三个方面,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系统梳理关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和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家国关系认知,引导其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主要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淡化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解构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新自由主义弱化着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普世价值”思潮动摇着新时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极端民族主义消解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面对多元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冲击,高校应注重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合力育人,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教师、网络平台的教育作用,积极营造具有浓厚家国情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构筑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红色家书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蕴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中,能够有效引领家国认知,强化家国情感认同,砥砺家国担当意志,鼓舞家国奉献行为。目前存在融入认知偏差、融入载体不足、融入保障不力等现实难题,可以通过活化内容,提高教育说服力;创新载体,提升教育感染力;构建机制,增强教育渗透力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将其内构成为大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大学生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家国情怀价值元素,把其传授予大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教育者实施文化育人的显现,二者在目标、主体、内容、方法、过程上相契合。文化育人视角下,培育家国情怀的路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渗透红色文化教育,依托网络媒体,构建家校联动平台,等等。  相似文献   

13.
积极的家国情怀是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养料,家国情怀让一个民族有力量、有温度、有胸襟,也为全国上下携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强大凝聚力。涵育家国情怀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当前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育还存在一些短板,诸如缺乏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缺少对文化氛围的营造、缺失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等。结合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发展的要求,涵育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需要开辟新路径,主要应从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文化氛围、用好网络平台三个方面发力,推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文章从精选史料,建构形成家国情怀素养的基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在课堂延伸中感悟家国情怀素养三个方面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家国情怀是人们基于对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儒家文化中不容忽视的精神命脉。儒家文化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社会政治伦理基础,以“忠孝一体”为核心内容,以“修身济世”为实践方式,并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家国情怀教育是价值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唤醒、激发、引导和培育学习者主体性、感恩心、公共性、国家认同、民胞物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情感的实践活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仅要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要结合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实施具有侧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情感奠基作用,还要将家国情怀教育全面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着力增强家国情怀教育的多元支撑。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对家国共同体认知和情感的统一,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等途径,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不负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大学生对传统家国文化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依顺、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国家的效忠观念有所淡化,影响其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科学理解和正确践行。家庭和睦、乡土情怀、效忠国家等传统家国文化需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国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新时代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对新时代大学生加强家庭教育,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支撑,与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大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育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心和关键。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撷诗引歌入课,唤醒家国情怀;对话、牵手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弘扬乡土教育,提升家国情怀;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社会成员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也是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保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理应承担起家国情怀培育的责任。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和反思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基于家国情怀培育的教学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俞旭 《江苏教育》2022,(7):26-28
校本课程“江南博物”中的《江南“水八仙”》为科学拓展课,其精神目标与家国情怀相契合,教师通过体验式学习、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培育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