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各高校在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将产教融合理念渗透到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环节,逐步建立起研究生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创新发展的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此,就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产教融合具体方式、培养方案改革探索方面展开讨论,提出“0.5+1+1.5”新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总之,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改革一定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来进行,并且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升学或就业需求去改进,还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使产教融合政策发挥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高校管理者视角出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高校遴选、联合培养单位支持、政府积极作为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的真实内涵,以“扬子江菁英计划”为例,研究其通过跨越边界创新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模式。新模式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应用、拓格局”四位一体为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与创新型企业家为目标,以“三高”“三有”“三在”为人才培养原则,以跨越组织边界促进“政产学研用”相互渗透和深度互动为主线,以提升研究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抓手,构建了“双选择、双导师、双课程、双身份、双考核、双资助”的“六双”协同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案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产教融合是目前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鲜明特色。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和智能制造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例,探索学科性公司制共建专业教学实验室模式,对实现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业学院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及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因此,依托产业学院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十分必要。以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例,论述了依托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实践路径和成效,为进一步研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讨论了我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的特色培养方式和教学形式,在分析国内人才培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这对建设完善的联合培养模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文章针对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协同育人力度不大等问题,提出以政府引导、校企双主体、多元参与为主要模式,以“基地+实验室”为主要架构,政校行企共建共享具备实践教学、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双创孵化、就业指导和社会科普等多种功能的产教融合基地,通过搭建产教融合运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服务、建立考评和奖惩机制等多种途径促进产教融合基地开放共享,促进区域内高校错位协同发展,为产教融合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路径,但企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是一个实践难题。以15名企业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发现:高校与企业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思想、行动、评价、利益等四个方面。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顶层设计、关键环节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实现突破,进而使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实践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要实现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是其主体,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进程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具体的课程规划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中存在很多不足。为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课题目标;课程内容设置上应注重应用性和目标性;明确课程设计内涵,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有效性;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显现出较强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明确了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鲜明特征。将“产教融合”育人关键环节在资源、信息、制度等要素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分类,提出“弱融合”“形式融合”“局部融合”“强融合”4种类型。通过纵向年度对比和横向学位类型对比分析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产教融合发展状况。纵向比较发现,双师型导师指导仍处于“形式融合”阶段,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逐渐发展为“强融合”,学生实习实践处于“形式融合”,毕业考核处于“局部融合”,职业资格认证从“弱融合”逐渐过渡到“形式融合”;横向比较发现,医学类专业学位职业导向性更强,多环节实现了“强融合”,管理服务类专业学位对应职业包容性较高,需强化案例教学质量,工程类专业学位实践制度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大环境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技术技能型加速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变,作为人才供给主体的应用型高校,需要对课程建设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对应调整。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本文以应用型高校通识选修课为切入视角,在产教融合这一潮流下,深入剖析其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给出策略建议,探索通识选修课作为人才培养组成要素,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完善,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的师资融合不足、课程体系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协同育人机制的可持续发展内驱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地+平台”一站式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开放格局,优化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促进了校企合作,并在产教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及现场工程师的概念,之后分析了现场工程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成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期望通过对产教协同模式的突破和育人有效路径的探索提高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产教融合广度不够、深度不足等问题的分析,设计并提出了一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体系,对其构成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以G大学为例,对其进行了案例检验,指出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应从以产教融合驱动课程体系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产学研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材料类研究生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材料类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沈阳工业大学“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技术及其组织性能”科研团队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校际合作、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机制,为推动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旋律,更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与校企共赢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当前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它对高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探究了产教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成立完善的产教融合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分层式产教融合教学、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8.
对实践基地选择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hoquet积分的选择方法。首先,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产教融合要求,构建实践基地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基于Choquet积分的实践基地选择模型,有效解决评价指标间的关联问题;最后,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基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分析本校实施过程来阐述实施学徒制的思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找准利益平衡点来建立长效育人机制、建立互联互通的指导及监管渠道及增强学生学徒认知度等关键要素,才能可持续性地推进学徒制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0.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推进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适应建设技能型社会发展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是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围绕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科学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生产链、产品链设置专业,明确教育教学方向,确定教学计划,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科学规划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模式方法,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社会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促进技能型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