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无论”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古代的“无论”和现代的“无论”,意义和语法结构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些区别。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要靠语言组织和协调。语言交流遍及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想了解外国,就必须掌握外语,要想了解古代,就必须掌握古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变化词义,改进语法。而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词汇,词汇对社会的发展最灵敏,变化也最快。这种变化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和词义的改变。其中词义改变的结果之一,就词的一个义项所概括反映的客观事物来说,有词义的扩大、缩…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变化最大的是语汇,因为语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促成了语汇的丰富多彩。其中,词义的演化最为突出。古今词义的变化大体有四种:即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古汉语中古今词义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简要地谈一谈古今词义问题。  相似文献   

5.
辨析文言文古今词义是理解文言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词义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汉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如“人、中、山、水、手”等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词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用现代词义去读古代文言文,就很难读懂,甚至出现笑话。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去”即此意,而现代的“去”则是“到某地”的意思,古今词义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用现代词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人提来一桶面汤,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洗脸.为什么同样是汤,《水浒传》中用以洗脸,而现代却用以食用呢?这实际上是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缘故(当然也还有一个面字替代麵的汉字简化问题).原来,在古代汉语中,汤指的是热水,而不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肉汤、菜汤这类食...  相似文献   

7.
辨析文言文古今词义是理解文言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词义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汉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如“人、中、山、水、手”等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词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用现代词义去读古代文言文,就很难读懂,甚至出现笑话。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去”即此意,而现代的“去”则是“到某地”的意思,古今词义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用现代词义去理解,“去国怀乡”则成了“到国都去,怀念家乡”这样就闹出笑话了。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语言发生着迅速变化。在语言诸要素(语音、语法、词汇)中,尤以词汇特别是词义的变化十分显著。我们阅读古书时,往往因不明词的古义而难以通读。词义的变化有种种情况,有词义的引申、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等,这些变化是有轨迹可寻的,即能够清楚显现词义变化过程的。而有一些词,其古义和今义之间毫无共同之处,判若两词,通常管这种词叫做同形异义词。下面举例说明。 (肮脏) 现代汉语(指现代普遍话,下同)中,“(?)(?)”义为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如说:“两个人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这个人灵魂肮脏。”但在古代,这个词有“刚直不阿、坚贞不屈、意气高扬、不同凡俗”等意思。例如: (1)魏元忠后迁中丞大夫,中间忤旨犯权,累遭谴责,下狱穷词,每欲引决。辄忆相者之言,复自宽解,但益(?)言事,未尝屈其志而抑其辞。(《太平广记·定命录·魏元忠》)——大意是说魏元忠在政治上虽屡遭挫折,但锐气不减,仍刚直不屈毫无畏缩地上书言事,言辞之直率激烈不减当初。 (2)猛虎伏尺草,虽藏难避身,有如张  相似文献   

10.
饶宏泉 《学语文》2005,(1):1-42
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题都有这样的题型:下面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是哪一项。这些考题的错误率是较高的,很多中学生认为只能靠语感来选择答案。其实,如果我们有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知识就能比较容易地解决这类考题了。本文的目的就是:结合语篇衔接的相关理论,分析如何运用语篇理论解题。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古今词义对照教学法古今词义对照教学法,是指在进行汉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词(或语素)的意义,将该词(或语素)的文言词义和现代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种方法。先举特级教师刘大勇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的两个例子: ①“惊涛拍岸”句:“惊”当什么讲呢?“惊”是“震动”的意思。如成语“惊心动魄”,就是震动了心,震动了魄;“惊天动地”,就是震动了天,震动了地。再如我们说“一声惊雷”,“惊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就象是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 ,语言就是那流淌的河水 ,将古老的文明由远古载入现在再送向未来。词则是组成河水的滴滴水珠 ,而包含于其中的词义象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 :有生有死、有矛盾有运动 ,在运动中变化着自己的意义。这其中溶入了社会制度的更迭、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本文在此掬起一捧清水 ,透析出它的古与今、继承与发展。一、古今词义的异同(一 )古今词义的改变1、词义的缩小与扩大将词义演变分为扩大、缩小两类 ,是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最先提出来的 ,前人之述备矣。笔者认为词义的扩大与缩…  相似文献   

13.
一个词所表示的意义,称词义。就词义说,词的原始意义(本义)和今义有的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只掌握一些词的今义,不了解一个词的原始意义,即本义或者古义,那么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古籍中每一个词的确切意义,甚至有时就会歪曲原意。比如在《说文解字》里,“斤,砍木斧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帙浩繁,由于时间的跨度较大,语言不断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深感学生在理解上的困惑。同一词语,其内涵往往随着历史的语境而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古今词义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解读古书时,必须注意到历史、时代、语境和上下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帙浩繁,由于时间的跨度较大,语言不断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深感学生在理解上的困惑。同一词语,其内涵往往随着历史的语境而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古今词义的差异。因此,我们在给学生解读古书时,必须注意到历史、时代、语境和上下文的关联。首先,要用历史眼光考察某一词语的具体准确用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当然也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日趋丰富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斯大林指出:“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差不多不断改变的状态中。”(《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由于这样,就使古今词汇在词义、语音和构词规律等方面,产生了差  相似文献   

17.
樊伟 《教师》2011,(10):121-121
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它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认识常常更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词义只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结构和意义都相对比较固定的成语,也多有词义转移的现象,试略举数例浅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几千年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不来,古今词义相同,但更多的是词义发生变化的现象。本文对词义变化的规律进行归纳,并加以简明扼要的举例说明,希望对语言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邵莹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3):25-26,69
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汉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指称变化则是其中的一种现象。这种变化有几种情况,一是从指人转向指物,二是从指物转向指人,三是指人甲转向指人乙,四是从指物甲转指向物乙。这种现象体现出汉语词义演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现代汉语中遗留的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古代汉语特有的语音现象、文字现象、语法现象,以及汉语古词义现象,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了解这些现象对于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以及加深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理解,都是极有帮助的,而这些现象,归根结底体现在成语的古词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