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图·读句·学词·识字小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提示银川市城区回民一小刘彩娟一、教材简析“看图学词学句”编排在一年级两册教材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重要的课文类型。第二册教材安排了10篇“看图学词学句”课文,分别编排在教材两大部分(“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2.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教学课文时,我们抓住课文第一句“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中“能手”一词,引导学生看更赢怎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使一只受伤的大雁从空中掉下来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  相似文献   

3.
一、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应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海滨小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浩瀚”的意思.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察点即“街道的巨头”,再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用哪个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学生回答:“课文中用‘浩瀚’一词描写了大海的样子.”我继续问:“‘浩瀚’是什么意思呢?”学生联系前文可以答出:“‘浩瀚’是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教例简述] 第一个环节:15分钟。任务: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胳。步骤:①初读一遍,然后按自读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两大层次,再把第一层次划分为“诗人学者方面”和“革命者方面”两部分。②读第一至第七自然段,把此部分作为一篇完整的短文,划出:第一,“开头”“结尾”互相呼应的句子;第二,文中与“开头”、“结尾”相照应的词、句,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句及卓越成果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词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于一篇课文中应教学的“名物词”、重点词、关联词等 ,教学不能简单地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的一个环节中集中教学 ,稀里糊涂的“一锅煮” ,可以选如下三个有利时机来教 ,实现词语教学的目的。一、选择感知课文心求通而不能时初步学习课文是感知课文语意 ,而一些“名物词”(如事物名称、科学术语、方言名词等 )的感知 ,学生因年龄、知识等因素的限制而受阻。于是 ,学生产生一种“愤悱”心理 ,即“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未能”。选择这个时机预先把“名物词”教了 ,既能满足学…  相似文献   

6.
上学期我们重视了词汇教学,在启发工作、初步了解课文、生字新词教学、分析课文、朗读指导、复述以及布置作业等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渗透了词汇教学的因素。一、在启发谈话之后,初步了解课文之前进行词汇教学。这时所教学的词汇有两种:一种是专门名词,如“斯大林的学生时代”一课里的“约瑟夫”“高加索”“毡帽”等;一种是比较艰深的词,如“脏手受屈”一课中的“委屈”。这些词在启发谈话之后教懂学生,可使学生减少初步了解课文的障碍。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我们教学这些词是联系课文进行的。如王世镇老师教“约瑟夫”“高加索”,就联系课文告诉学生:“约瑟夫是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小时候就是在高加索  相似文献   

7.
[教例简述]在学生充分预习、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紧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抓住“高尚”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了三个问题,牵动对课文的教读。第一个问题:作者赞叹了小蜜蜂的高尚。大家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蜜蜂品质的高尚?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学建议广南县教研室梁正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由三篇看图学文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在整套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看图学文”课型。本册的“看图学文”是安排在“看图学词学句”之后,讲读课文之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  相似文献   

9.
教学要求: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章段落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出示课题。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学生试读课文,并看文末插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赵一曼的一个普通粗瓷大碗。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该段有三句话,从哪一句话、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粗瓷大碗?(议论“仅仅”、“感人”等词义。)思考并回答:“照此思路,下面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克服问答式的程式化的教学,再教《第一场雪》(第九册)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设问要利于课文思路的理清 《第一场雪》写的是某年“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的情景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联想。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理解课题不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文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准确性的训练。 1.“ 一场雪”是什么意思?“第一场雪”呢? 2.“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3.根据课题,按你的想法应该怎么写? 然后要学生自学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按顺序排列。 2.找出各时间中作者所叙述的内容,并按顺序  相似文献   

11.
“张冠李戴”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重点词之一。教学时 ,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步———理解1 抓重点字“冠”对整个词作一般理解 :“冠”是帽子。“张冠李戴”是指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比喻把事情搞混了。2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课文中哪句话说出了这个词的意思?(“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第二步———运用1 让学生从学习、生活实际中举出“张冠李戴”的事例。2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她为什么“张冠李戴”?为什么会“囫囵吞枣”?3 根据“张冠李戴”和“囫囵吞枣”的联系 ,用这两个词说一…  相似文献   

12.
第一组课文,连同“看图学文”共五篇,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基本要求是:1.掌握字词;2.读懂每一句话;3.能概括段落大意;4.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要求呢?第一步,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得到初步印象。第二步,精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读一层,想一想;读完了,再想一想,以加深印象。第三步,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抓住课文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中国人》是人教社新编小语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看图学词学句中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且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要遵循“看图学词学句”的规律,坚持在看图中读句、学词,在读句、学词中看图,切实把重点词句训练落到实处。一、从看图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前后共用了两次“似乎”,它们含义一样吗? “似乎”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山上砂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第二次是写作者进入孔隙“……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选字典的释义“好象”带入原句虽读得通,但不能准确表达词的内含。若将删去“似乎”的句子与原句比较,即可展现同中之异。第一个“似乎”含有“记不太清”、“仿佛”的意  相似文献   

15.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中写到音乐家瓦格纳的一次创作过程,句中出现的“Ring”一词,在《教师用书》等参考书中被译为“钟声”,是译者在未能准确了解其文化背景下作出的误译。其正确的译法实则为尼伯龙根的“指环”。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有毋庸置疑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对于“教”和“学”都有深刻的影响,因而我们在钻研和教学课文时,觉得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可再推敲。现冒昧把自己的一孔之见浅述于后,向同行求教。一、在用词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如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辽阔”一词值得推敲。这篇课文选自1956年七月号《文艺学习》杂志,是为发表俄国画家列宾的同名油画作品所加的画页  相似文献   

17.
我教了《夜莺之歌》(省编十一册)这篇课文后觉得,“宛转”一词学生第一次学到,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积累运用。因此,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 )的歌声,( )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可是,事与愿违。学生的答案分别是“悠扬”“动听”“欢乐”“清脆”等。只有少部分学生填写“宛转”一词。批阅后,我愕然了。课间,我随便找几个学生聊  相似文献   

18.
本册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教材的编排本册教材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包括“识字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课文”、“复习”、“口语交际”五部分。“识字学词学句”每部分4课,安排在每部分之首。接着是“看图学文”和“课文”。“看图学文”每部分两课,共4课。“课文”每部分13课(六年制每部分11课)。每课之后有练习,每组课文之后安排复习。写字和口语交际安排在复习之后,自成系统。本册教材第一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悟道与“悟”的对象无关,而是一种“悟”的“姿态”。这种姿态的实质是享受型的、诗性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压抑”的心理学内涵。在具体交往领域中,它能够自由发挥成各种形态的机锋,但这些机锋具有共同的“及时”、“恰当”的行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终于”一词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语第二单元《爬天都峰》、《一定要争气》、《茅以升立志造桥》这三篇课文的重点词,该词在课文中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