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中华 《青年记者》2007,(13):61-61
我说要写一下《大众日报》的名专栏《小逢观星》,同事说意思不大,也就是写得活一点。其实我要说的不是“小逢”写得活不活的问题,而是这个栏目设置的更深层的意义。我想有的同事还未理解这个意义,许多热衷于阅读这个栏目的读者恐怕也未全然理解这个意义,我就觉得更有必要说一说。  相似文献   

3.
刘荣跃 《传媒》2001,(6):42
现在的新鲜事真是不少,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是新鲜的好事倒还受人欢迎,可我要说的是新鲜的怪事,怪得让人不禁一次次苦笑,真不是滋味。我想,那样做何苦呢,何必呢!  相似文献   

4.
有朋友问我,博客是个啥东西,我说,博客不是东西。后来想想,说这话有点像说对口相声。 我就问自己:你也写了三年博客了,博客到底是个啥东西。我想了想,然后很认真的回答自己的提问:博客是个好东西。  相似文献   

5.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9,(16):117-117
《我的兄弟叫顺溜》,不错的电视剧。这年头,想在央视一套看到如此“精壮”的电视剧,不容易;而且越来越不容易。当然,今天要讨论的,不是电视剧里的顺溜,而是媒体界的“顺溜”。说实话,老高想了好多天,才想透了:同样的形势,类似的环境,相似的出身,同伴蔫了,它却能好好地活着,就因为它是“顺溜”——我要说的,是电子书。  相似文献   

6.
甸甸 《图书馆界》1998,(3):20-2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的老师费米曾回答过这个问题,他说,多半时间应该做小问题.大问题不是不可以做,只是成功机会较小.通过小问题的训练,会增加做大问题的成功机会.几十年下来,我觉得费米的话很对.一个人成天想大问题,弄不好会发神经病的."  相似文献   

7.
20日上午,张云泉给中央采访团的记者讲述了自己22年从事信访工作的甘苦。到11点,由记者自由提问。坐在后排的上海《文汇报》记者周玉明第一个举手,但主持人没看见,她按捺不住,蹭地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不是提问,只是有一肚子话要对张云泉说,我要说:“你让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震憾,甚至让我昨晚遭遇多年少有的失眠!”  相似文献   

8.
漫谈“80后”:认识范畴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如果我要说根本没有所谓"80后"的存在,你一定认为我在睁眼说瞎话.我们怎能对如此庞大的社会人群视而不见呢?而且,我们的媒体不是每天都在拿这个群体说事儿吗?事实的确如此,乍一看,当下的我们几乎被"80后"包围着,他们无处不在,人们谈论任何事情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群体.有人要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就一定拉上这个群体.毫不夸张地说,"80后"几乎成了当下某些媒体的"春药",总能让他们亢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我爱SIMS     
首先声明,题目的SIMS并不是游戏《SIMS(模拟人生)》,因为我并不只是想说说模拟人生就完了。我今天想说的是模拟经营类游戏——其实这个与我想说的类型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首先模拟类游戏是很大的一个游戏分支,上至飞机空战,下至蚂蚁搬家,都可以做成模拟类游戏;其次说到模拟经营类游戏,又显得范围太狭窄,好像开店赚钱才算是经营。 怎么说呢,我今天想说的其实只是“赚钱”的模拟游戏。没错,只要“赚钱”。不过  相似文献   

10.
闲来无事,转到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这期她和蔡康永"踩"的话题是罗大佑.话题不太吸引我,吸引我的是小S的精彩表演.即便是有人说我庸俗,我还是要说,我喜欢小S的风趣和幽默.我不会把小S说得无限好,但是,我认为小S的确有才.她能够在大俗之中慨叹人生,俯仰天地,这就是才气.  相似文献   

11.
“每次报道宇航员飞行时都公式化地写道:‘机械工作正常,宇航员自我感觉良好’。但有一次我们会见一大批宇航员时才了解到,事实并非如此。宇航时出现过多少未曾遇到过的情况,在宇航员的道路上有多少危险,他们经历过多少冒险,有过多少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甚至付出生命!但禁止写这一切。负责宇航的部门满脑子想的是:在他们的领域里各方面总是秩序井然,‘一切正常’。而没有这些部门的签证报刊就不能说任何不合他们心意的话。”这是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会主席阿法纳西耶  相似文献   

12.
要说这个世界还存在什么没有限制的事的话,恐怕也只剩下想了。“精鹜八报,乙游万仞。”“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而骈驱”。你尽可以海阔天空地想吧,随心所欲。这不,话刚说到这,我便想起一档子事来:给自己写本书,给通讯员写本书。 这不是做白日梦吧? 我到设计院那年,领导说:“给咱做个通讯员吧。”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心想:不就是写稿吗,小菜一碟。可是一轮到见真“章”的时候,便糊涂了,写出的东西说是通讯不是通讯,说是散文不是散文,非驴非马,投出去犹如石沉大海。无奈,只好找书来读。什么《新闻写作知识》,什么《新闻采访学》,什么《我怎样做记者》……书就读了不少,就是不顶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说:“写报道嘛,主要靠实践,吃透两头,多跑、多记、多写、多练。”你还别说,他这招还真灵,第二年我便发了38篇稿件,名列陕西电力系统通讯员榜首。 那么,大多数通讯员为什么都觉得新闻书籍读了不解渴,学了用不上呢?我经过多年的思考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新闻采访和写作是一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  相似文献   

13.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规模战略" 在经营领域,熟悉这个故事的人一定很多.它说的是,曾经有两个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投资,其中一个看到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是很好,准备打退堂鼓.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他说:"自从我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我就兴奋不已.你想,中国有十多亿人口,如果你能从他们每人的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的话,你想那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营销中的"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5.
这个女人说:“由于你不能忘怀他,所以他再也不可能长眠,他也不可能安息.”不知生,毋宁死.如果要用一个断语来描述法拉奇之奇,再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是的,我,我问、我听、我说、我观想、我写,我创造的唯我的新闻现实.这不是说法拉奇的新闻写作带有虚构的成分,只是强调她从“我”出发,从“我”站立的方寸之地观照被政治、战争、国与族群、人类这些大命题笼罩的“可怜虫”,不失为一种智慧之选.  相似文献   

16.
买书     
朱自清 《出版参考》2004,(29):30-30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是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刚开始学作文的时候,我以为作文就是用华美的词句来写生动的事情。那时,我没有去想为什么要作文。升入中学了,老师要我们按照叶圣陶老爷爷的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去做,我才在实践中渐渐懂得了“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同做人相统一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写《我的母亲》。我的这篇作文既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也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我对母亲的一片敬爱之情。写  相似文献   

18.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肖传国对院士的头衔特别在乎吗? 夏嫣:你要说一点儿也不在乎不是事实,但我觉得肖传国不是特别在乎名的人。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方舟子对我和肖传国的恩师进行诽谤和人身攻击、侮辱,让他受不了。  相似文献   

20.
李楠 《传媒》2002,(4):19-19
“中国电视报,人人都需要”,这句广告词一点儿都不假。我爱看电视,所以爱看《中国电视报》。《中国电视报》是我日常看电视的“导盲犬”,没有它,我还真不知道自己“看”向何方呢! 看得多了,看得久了,逐渐地就对这份报纸生出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鼓动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地就想对这份报纸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好话要说,建设性的意见当然也不应该保留,我认为这就是自己对待一个老朋友所应该采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