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三)从以进化论来观察社会问题到以阶级论来分析中国革命问题 鲁迅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问题,原先是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观察分析的,逐渐发展为以阶级论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这个过程经历了好几年。这个演变的脉络,较为集中,鲜明的体现在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里。 写于三月二十四日的《黄花节杂感》,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鲁迅是真诚  相似文献   

2.
<正> 《三闲集》是鲁迅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杂文集,一九二七年作八篇,一九二八年作十四篇,一九二九年作十二篇,末附一九三二年作《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编集时作《序言》一篇。 鲁迅在《序言》中说,“这集子里所有的,大概是两年中所作的全部。”即指一九二八、二九年所作二十六篇。这比一九二七年的《而已集》、一九二五、二六年的《华盖  相似文献   

3.
朱鸯君 《小学生》2012,(11):93-93
一、学生自由写作存在的问题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这种片断训练是低年级作文词句训练的延伸,又是高年级作文教学篇章训练的基础,因此,把一段话写清楚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我做了一个实验。在期初动员学生自由写作,每星期一篇。一个学期过去了,统计表明,学生每人基本写了15篇,全班54人,其中42人全部完成,5人作文质量较好,占学生总数的9.3%;不能完成的有12人,占22.2%,其中抄袭的有6人,占总数的11.1%。通过这次的数据分析,我对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1996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此后如何保持发展的后劲,使我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以崭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经过学习、讨论,我们决定走科研兴校之路。 1998年3月,我校从“成功是人积极进取的动力之源”这一价值判断出发,开展了成功教学实验。这项实验以帮助学生寻找学业上的初始成功为突破口,以开发学生主体动力系统为着力点,引导他们把追求成  相似文献   

5.
6.
<正> 《热风》是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收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四年的杂文四十一篇。鲁迅写杂文开始于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以《新青年》的出版为标的思想启蒙运动,到一九一八年,已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鲁迅在它的感召之下,开始挥毫上阵,参加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一面创作小说“呐喊”“助威”,一面在《新青  相似文献   

7.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时,学生所具备的一些前经验,与本课所需要的经验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认知落差。充分考虑个中落差所在,通过温故知新、学法指导、交流分享等过渡衔接模块的设计,对这认知落差进行智慧地缓冲,可以让具有共同特性的知识点或者能力项,组合成更为庞大的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并让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文献   

9.
他用一生奋斗铸就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为读书札记,就欧阳詹的有关诗文,结合孟简的《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和黄璞关于欧阳詹与太原妓的爱情悲剧故事,揭示欧阳詹丰富的情感世界。认为欧阳詹与太原妓的爱情悲剧实有其事,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11.
<祖堂集>是一部成书于南唐时期的禅宗语录汇编,也是研究唐五代白话语言的重要资料.本文用异文比勘,辞例归纳的方法考释了<祖堂集>中七则疑难词语:考(拷、栲),索(嗦),详,匡,突晓,意思,诤论.  相似文献   

12.
刘永济先生所读唐宋文集批语甚多,或校勘异本,或考释语辞,或阐发艺见,皆极精当,颇见程功。现将读大鹤山人校本《清真集》批语整理如后,除校正引文和删去异本校勘外,其余一仍其旧。陈书良识于长沙南风阁。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中有“排”“摸”二字,值得说一说。先说“排”。“排”,可作“排列”,“排演”,“排除”讲。不同场合,意义各异。如《孟子·膝文公上》:“决汝汉,排淮泗。”这个排可作“排泄”讲。阮籍《咏怀》诗:“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这个“排”可释为“排遣”。《史记·樊哙列传》中有“哙乃排闼直入。”此“排”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鲁迅先生极力主张“跨出新的脚步去”。演示实验正是鲁迅初任教时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20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之一。他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在那黑暗的时代,导引着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鼓舞着进步青年奋勇而前行,被誉为“人类明灯”。60多年过去了。对鲁迅的关注和研究并没有随时代的远去而淡化,如今,国内外研究鲁迅依然很热,那些过去由于政治偏见而引起的对鲁迅的误解也在逐渐化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第一本鲁迅佚文集,《集外集》在鲁迅作品版本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梳理《集外集》编辑出版经过,讨论鲁迅如何亲自参与了此书的编选。  相似文献   

17.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有云:“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对此,注家长期争论无决,主要有“表赞美”和“表讽刺”相反的两种意见。我们则疑为:这是鲁迅以自己当时的思想感受,概括“三·一八”这个惨杀事件的;倘若确定其所指的人物对象,则鲁迅既是对“三个女子”痛惜的赞颂,也是对“中外的杀人者”极度愤慨的嘲讽。结论是:褒贬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8.
作家唯一的工具,就是他所使用的语言。不仅创造完美的艺术形象要依靠语言来表现,就是其它如背景、细节的描写,无不与语言有关。所以高尔基说: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文字来作雕塑描写的艺术。”清代文艺批评家袁枚曾经用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见: “余尝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题目读完鲁迅先生的《祝福》,我们深深感到,作者将这个悲剧故事命名为“祝福”,真可谓匠心独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在这里,我想结合作品谈谈对这一命题的看法,希望引起讨论,求得正确的认识。首先,这个题目和作品的题材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即以“我”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描写祥林嫂的悲剧。而“我”的全部活动都发生在鲁镇准备“祝福”和举行“祝福”大典的时候。他与祥林嫂的相遇,他得知祥林嫂死去的消息,他对祥林嫂半生遭遇的回忆,都没有离开“祝福”这一特定的环境。其次,“祝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祥嫂悲剧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原因。“祝福”是  相似文献   

20.
文风问题,归根结底是个路线问题。一九三一年在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下,国民党的走卒张资平、梁实秋一类人物,竭力鼓吹反动没落腐朽的资产阶级文风,以此来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左翼文艺运动。所谓《小说法程》、《小说作法》的一类“写作经验”充斥书店。鲁迅洞若观火,看透了他们的鬼把戏。他趁左翼文艺刊物《北斗》杂志编者询问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