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小处入手求创新学生对教材的研读,往往失之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若能引导其从小处入手,通过细节分析来解读作品,则能使其获得独到的理解与认识。如《祝福》,可设计《细微之处看〈祝福〉》的研讨题目,让学生充分挖掘小说的“细枝末节”,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与主题。试看下例:替祥林嫂算算账:①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每月工钱五百文”,婆婆要带走她时,“一共一千七百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两个半月的辛苦与血汗钱,全被婆婆独吞。祥林嫂刚刚获得的做奴隶的资格也被剥夺了。②被抓回的祥林嫂…  相似文献   

2.
倡导“文学为人生”的鲁迅先生一面对愚妄的凶手们掷出投枪匕首,一面向麻木的受害者寄予了最大同情。教材上选人了先生的一些小说名篇,教师要反复阅读咀嚼,融会贯通,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文章深刻、丰富的内涵。笔者多次阅读欣赏并且讲授《祝福》,并根据对以往一些文章的认识,近来对其有更深理解:对祥林嫂的传统理解中都谈到“夫权”、“族权”、“神权”等封建礼教思想,多停留于一方面——外在方面的理解。笔者觉得,如能在文章中把握住“祥林嫂”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原因,就能更完整地诠释《祝福》的悲剧意义。阐述如下,请同仁批评。  相似文献   

3.
1924年的中国社会现状是一个遥远的难以企及的过去,祥林嫂的悲剧发生于时。于当代的中学生而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难以理解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是文章探讨的重点。从小处着手,逐层深入地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给学生以更为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祝福》悲剧内蕴的难以理解,跟缺少一定的理解“支架”有关。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承担此“支架”工作。乡土本色是《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差序格局是其悲剧的深层原因;礼治秩序是其悲剧的直接推手。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然而,实际教学中,其艺术性往往被思想性淹没;同时,单纯的文本细读也易遮蔽整体感知的视野和叙事学的欣赏视角。以《祝福》为例,领略鲁迅的艺术品位,可以聚焦"祝福",从作为时间、事件和象征的"祝福"这三个层面入手,研究《祝福》的思想内核和艺术品质,深入文本,把握创作动机和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6.
<正>高一时,为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在教读鲁迅的《祝福》最后小结时做了如下处理:师:今天继续学习鲁迅小说《祝福》(在黑板正中写了两个大大的"祝福",在其右下方添了一个句号)。大家说说看,这句话表示什么含义呢?生:表示这篇小说告诉读者一个关于"祝福"的故事。师:很好,哪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这个关于"祝福"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祝福》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在文中,“我”面对祥林嫂所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共有六处“说不清”(不包括短工说的一处)。这向来是学生解读本文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祝福》与《边城》(节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二板块的两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凄苦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边城》写于1934年,借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两篇作品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常读常新,但正如同这一板块的题目“永远新的旧故事”一样,因为阅历的局限,环境的变化,小说时间的久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对“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理解与把握是绝非能一蹴而就的。笔者尝试从剖析其结构的起、承、转、合入手,进一步探究作者命意,为我们学习、欣赏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女性学生阅读女性小说有天然的优越性。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经典女性小说,采用比较法教学,别具一格。《祝福》、《菏花淀》、《项链》的结构、形象、标题和写作观点的赏析,联系女性学生实际,细致捕捉其精妙绝伦的描写,激发访导使其与之共鸣,深刻感受女性的特别人生,陶冶其审美创新素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卉 《儿童音乐》2008,(8):74-75
一、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歌曲《祝福祖国》和交响诗《伏尔塔瓦河》,从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知音乐形象,能自信地畅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2.能用轻柔的声音,有表情地随琴演唱《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和歌曲《祝福祖国》的第一部分,从中得到美的感受。3.能积极参与小组竞赛活动,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正>《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文章,它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鲁迅先生反封建的精神。在鉴赏小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和鉴赏,学会品味小说的语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思想和主题,让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祝福》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3.
纵观学校教育,不乏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多误解,使教育与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理解教育的倡导者们开发了《教师理解歌》、《学生理解歌》与《家长理解歌》.并坦诚说明这些”歌”虽有其形,未尽其神,只有常诵常改,方可逼真。  相似文献   

14.
试论祥林嫂与苔丝悲剧形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女主人公祥林嫂与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两相比较,探讨她们的共性与差异,能更好地理解两部作品的内涵和主题。  相似文献   

15.
《祝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篇优秀小说。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祥林嫂被当时的黑暗礼教和黑暗社会逼得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故事。对于小说,学生都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因此在学这篇课文以前,我的教学构思是: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祝福》的电影,然后再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篇幅有限,容量巨大。从生活容量来看,《祝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将现实生活的边界拓展到神鬼世界;从思想容量来看,其主题多元,研究理论迭出,且对其思想意蕴的理解仍有调整空间;从艺术容量来看,《祝福》拥有双线结构,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中,多处提到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概念,如何理解,如何区分,学生对此提出质疑。根据我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教《祝福》一法江苏/张华国鲁迅名篇小说《祝福》,虽是短篇,容量却很大。我过去教学这篇课文是费时(三课时),费力(满堂灌),效微(学生消化不了)。本次教学作了新的尝试,颇为得法。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说:“同学们,读了《祝福》,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  相似文献   

19.
《祝福》是一篇具有浓烈悲剧色彩的文章,由于其与现代的学生具有很长的时代距离所以很难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振。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祝福》又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以此文章为例,可以通过凸显教学目标导向、重视思路教学、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与之产生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祝福》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以“为什么要讲述祥林嫂的故事?”为主问题,基于课堂上学生即时生成的对文本的理解,通过重建教学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将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学生错误回答、质疑追问等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驱动学生与文本形成有效对话,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进行思考,从而把握人物命运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最终帮助学生寻找到作品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