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风》2017,(23)
心理和谐教学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阻碍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问题,使其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对自身的价值更加肯定,培养其坚强的意志。我国在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是目前高校在实际心里和谐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缺乏一定的实践,本文主要对心理和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师人格魅力、善于调控情绪、富有课堂机智和优化教学语言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基础;善于调控情绪,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基本条件;富有课堂机智是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心理环境的必备素质;优化教学语言,是构建和谐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4.
需要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个体心理和谐的背景下,研究需要,特别对内协调的合理需要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保持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理体现社会和文化属性.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和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琳  赵定涛  梁樑 《科研管理》2007,28(5):136-142
本文将心理契约理论与方法引入到我国公共管理领域,阐述研究了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和实施心理契约管理的可能性。分析了我国具体环境下影响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心理契约的显性与隐性因素,并给出共建和谐心理契约的十个原则。最后在分析心理契约内涵和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心理契约的动态演化模型并就演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和谐的内涵谈起,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从主客观方面分别分析了目前这种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对心理和谐的影响,找出两者的关系所在并着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教师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价和对待学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研究教师心理,关注隐性的心理负效应,对于构建科学心理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笔者从揭示心理效应入手,剖析其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提出了克服心理负效应,增强教师心理认知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人水关系概念内涵及和谐问题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和谐论及其主要理论方法,提出了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理论方法研究框架。指出需要从人水关系的本质出发,结合和谐论的基本概念及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探讨人水关系的和谐论机理,并在以往人水和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水关系的系统模拟、和谐评估、和谐调控研究,建立一套人水关系的和谐论理论方法。最后以河南郑州市为例,进行实例应用。为人水关系研究及和谐论的发展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井然哲  蔺楠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4):534-538
本文从和谐经济论与和谐管理论的视角,对企业集群系统进行剖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度审视企业集群系统,并以和谐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和谐度来判识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最后,利用企业集群系统和谐发展能力评价模型,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绿色管理内涵拓展及其目标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绿色管理思想自上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不断发展、补充和完善,现已被公认为是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通过对理论界和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发现到目前为止对绿色管理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局限于环保与生态),而未能挖掘出绿色管理的本质内涵———和谐。首先对绿色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拓展,然后在其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态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两个方面对绿色管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为绿色管理的全面发展和深层次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4.
人水和谐思想是我国政府自1999年以来坚持的主要治水指导思想之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利部2009年提出的一项重要水资源管理制度,并于2011年上升到国家管理层面。如何在人水和谐思想指导下研究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试图阐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水和谐之间的联系,论述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坚持人水和谐理念的重要性,介绍人水和谐理论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应用。提出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框架,探讨在这一框架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体系和主要内容,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科技和管理上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谈判的技术标准联盟成员利益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技术标准联盟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是影响联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开展对其利益协调问题的研究对我国政府和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指出技术标准联盟成员收益争夺的核心是标准控制权,并通过构建谈判模型分析了联盟成员之间利益协调问题。利用双方谈判模型,首先分析了联盟成员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然后研究了双方谈判的过程和达成最优解的条件,并将模型结论推广到多方谈判中,最后针对我国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和谐态多级聚类测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建中  段兴民 《预测》2005,24(2):68-72
“和谐”是企业管理所要达到的企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然而,只有当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和谐态”可以进行测度时,“和谐管理”就由一种“思想”成为一种科学可操作的管理方法。本文根据和谐的思想,在应用并改进多元统计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企业和谐态”的数量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7.
潘莹  李锐 《科教文汇》2013,(18):184-185,187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人际关系现状,以及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的影响状况进行研究。方法:使用两个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和谐、人际关系量表,对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五所高等院校的7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①自我和谐不良的比例为21.42%,人际状况不良的比例为6.4%。②自我和谐与人际和谐有显著相关。③人际关系对自我和谐产生了一定影响。结论:云南民族地区大学生自我和谐以及人际关系总体良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对其自我和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和谐的界面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产有效性理论和界面管理理论,对界面有效性进行了界定,指出界面有效性的本质是界面和谐。以此为基础,运用和谐理论的和谐分析矩阵建立了界面有效性的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方芳 《科教文汇》2014,(21):196-197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细胞,婚姻家庭的和谐美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恋爱婚姻家庭教育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因为它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是大学生身心发展和婚恋观现状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多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盲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对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的IT能力进行了重新构建,并进行了维度划分,阐述了其意义所在。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与和谐信息化体系理论,和谐信息化有了新内涵,提出了和谐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绩效,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对华南地区281个中国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验证了IT能力量表构建的信度和效度,实证结果表明,IT人物互动能力是实现企业和谐信息化的最重要因素,由此表明,企业更应注重IT人物互动能力的提升。案例研究也印证了此结论。在今后研究中,可以IT人物互动能力为和谐主题,分析其在企业信息化各阶段的具体表现,并制定科学的提升计划,以促使企业和谐信息化绩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