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探讨的中心在于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翻译行为并不是简单复制原文。而是体现了译者意识形态的文化政治行为。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查译者在译语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如何理解阐释原文、选择翻译策略,在译语环境中建构所需文化。  相似文献   

2.
翻译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氛围中进行的.无论是翻译的动机、拟译文本的选择,还是翻译策略或方式的确立,往往会受到译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从而使译文本表现出译语文化的印迹.但另一方面,文学翻译是一种有强烈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译者在明确的翻译动机驱使下,努力摆脱译入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并借助翻译传播异域文化思想观念,从而达到改良社会与政治,实现社会革命、丰富译入语文化的目的.因此,翻译活动既要受意识形态的制约与操控,同时又在生产着意识形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近代翻译家出于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目的,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非常地讲究,他们的翻译实践体现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而这些翻译文学又对当时社会意识的改进、文化的丰富、社会的改革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体现了意识形态和文学翻译的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小霞 《文教资料》2013,(25):30-31,33
文学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本文借鉴翻译文化学派的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讨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选材的影响。以中国文学翻译史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将中国文学翻译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探讨意识形态和当时阶段文学翻译选材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文学翻译选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书健  李玲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97-98,123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观强调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重要影响;而文学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翻译过程中更是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以美国小说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可以看出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具体干预.  相似文献   

6.
伊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中心地位时,往往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引进新的表现手法;翻译策略着重译文的“充分性”;处于边缘时,则常常套用本国文学中现成的二级模式,翻译策略着重可接受性。通过对鲁迅和林纾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一时期不同翻译策略的采用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者对目标文学传统的主观认定。  相似文献   

7.
在漫长的翻译史上,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角色尽管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地位却从长时期地隐形走向凸显。尤其是在西方"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约束和限制译者三要素,其中,后两个要素同意识形态紧密联系,也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文章尝试以《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英译本书名的翻译为例从意识形态层面来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从而验证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直接操控译者,但同时也是译者在艺术再创作过程中其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的制约因素及译者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语言层面上对比两个文本的传统做法并不能揭示这一复杂过程。本文提出 ,应该分析制约文学翻译的意识形态和文学传统方面的因素 ,以及译者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对翻译目的、译入语文化的地位和读者审美期待的定位。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译文 ,并对现存的翻译实践做出客观的描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行为的操控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操控着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著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运用,但这种操控是相对而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美学理论从"距离"这一特殊角度描述了审美过程中既有距离又有人情的矛盾,并最终使审美过程中的功利与非功利统一在"距离"这一概念之中,这符合审美实践经验.以此为依据,论文对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模因论的基础上探析翻译模因与文学翻译策略的关系。提出用辨证法去分析归化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即当归化异化都可取时,首选异化。反之,该归化则归化,该异化则异化。归化异化是同等重要的两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两者应统一于译文被译文读者接受、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交际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同一文化机制里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由于文化缺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而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文化铁省很可能在跨文化语篇交际中导致误读或理解障碍。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在译语中采取必要的连贯策略,使读者对语篇作出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对20世纪中国翻译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意识形态、翻译实践的理论论述,认为作为语际之间的交际行为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转换过程,它必然受到一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通过对中国20世纪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翻译实践的具体分析,更加有力地证实了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了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对作品翻译带来的影响,如何处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裴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2):105-109
译者的翻译策略取向受到译者的主体性的制约。文章通过三组译例的分析发现,制约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很多,容易导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某些语用意义的误译和失真。作为翻译的标准,无论是求真、求美、求似,发挥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优势,还是进行翻译的再创造,译者都应该分析原作语言内容、形式、体裁后进行合理的取舍,力求作到所采纳的方法与策略趋于科学性、充分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语言学互文性的角度看,作为文学文本之实体构成的语言,其包含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质素,语音、语词、语法无不透露出或隐或显、或强或弱的互文性信息。在文学文本翻译的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对照中,洞察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互文性表征:语音听音显意、语词文化会意及语法结构限意。这种对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规律之解读,既显现出重要的文本翻译互文性理论建设之价值,又富有指导文本翻译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功能语言学等译学理论出发,阐明译者的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并以译语接受者为出发点,通过列举中诗英译的实例说明归化策略的适宜性以及归化与异化的并存,来实现文化信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学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文化间的差异,文学作品翻译不可避免要涉及文化因素。为了淋漓尽致传达出文学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的独特性的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翻译实例证明归化法和异化法处理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文学典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凝炼,它们在对外宣传材料中的翻译直接影响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渗透力。本文通过对文化接近理论的分析,探讨了文典英译时在语用、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可利用的文化接近,同时给出了相关例证,旨在通过文化接近帮助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使得外宣材料的文典翻译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