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杰 《出版广角》2018,(6):72-74
网络时代,媒介形态日趋多元化,自媒体所带来的互动体验令人眼前一亮.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正式霸屏,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悄然而至,并催化传播范式发生转变,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微电影广告所呈现的碎片化特征,与自媒体时代的受众本位思想不谋而合,其便于定位、易于传播的特点,更使微电影广告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范式,引起广告商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技术作为继创意、媒体之后驱动广告与整合营销行业的第三种核心力量,正在更广的领域、更多的应用、更深层次的介入整合营销传播,为整合营销传播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遐想。本研究以媒介技术分析为立足点,探讨技术作为整合营销传播发展核心力量的动力机制,尝试总结概括新媒体技术在整合营销传播发展中所存在的若干进本矛盾,探索技术在三种核心力量中的坐标及所扮演的角色,并尝试在反思当前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推动整合营销传播发展,提出未来整合营销传播的若干假设。  相似文献   

3.
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媒体艺术传播形态,显然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热点,然而在新疆目前拍摄微电影的人寥寥无几,如何创立科学可行的行业标准,如何让微电影有利于提高影视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让新疆微电影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应当成为一个需要思考,探索和教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奕颢 《传媒》2012,(10):76-77
微电影是数字网络时代的媒介新产物,具有微时代的传播特征。它以网络互动增强受众的媒介参与,并以短小精悍的叙事技巧与引发共鸣的情感诉求创造娱乐快感,体现了当前理性审美向感性审美的文化转向。该文尝试探讨微电影传播特征及其优势得以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移动互联网的异军突起,传媒业已经无可争辩地走进融媒体时代。现今媒体发展的大势是融合,即兼容并蓄各种新旧媒介的传播特点、规律和特性,通过聚合多种传播介质,拓展媒介传播链条,完成融媒体的体系构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只有融合发展才能互生共存,才能给受众提供即时、全面、真实信息,才能让新闻受众拥有一个健康发展、良性互动的和谐的舆论环境。一、新媒体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微”语境下的“深”传播:微电影传播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3,(9):40-46
本文对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别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微电影传播有别于传统影视传播的新形态。从多元主体参与生产,到多渠道流通与分享,再到全民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微电影颠覆了传统影像"单向传导"的传播模式,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时间、空间和互动方面的不足,其传播模式较传统影像更为深入和有效,已成为了中国影视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万军 《视听》2016,(7):64-65
网络微电影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电影的不足,拓展了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其艺术特性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倾向于文本碎片化、叙事微型化、创作精确化、传播指向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思路与实践创作路径,使微电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能传播更多的艺术及经济价值。网络微电影的艺术渲染力也将逐渐充满文本,作为弥补传统电影的角色,开始影视艺术的"文艺启蒙"。  相似文献   

8.
丁梦琪 《今传媒》2015,(3):32-34
新媒体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传播学5w 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兴的传播特点。基于此,媒介工作者应当加深对新媒传播过程及特性的认识,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9.
张玉蓉 《东南传播》2014,(12):64-65
电视节目作为一特殊的产品,要长久地抓住观众,也需要制定一整套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将一切与节目相关的活动一元化,包括节目的品牌打造、广告宣传、微博互动,以及品牌延伸,向观众传递一种"声音",并在建立观众心中相对稳定、统一的印象的过程。本文从媒介本身而言,以《爸爸去哪儿》为例,探讨媒介产品整合营销的媒介策略,从而得出媒介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革,互动性成为新媒体时代最根奉的特性。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陈培爱指出,"以媒体概念主导创意概念"是传播业者对"媒体创意时代"的积极回应。通过精彩的互动创意解决广告信息的传递,与目标受众进行沟通,是新媒体时代品牌传播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广告作为企业、商家最重要的营销利器,在开拓市场、塑造品牌、扩大销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广告应顺势而起,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利用大众与分众的传播方式与受众沟通,在互动促良效的同时重视口碑效应,并以隐形的娱乐化传播作为广告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时间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微博、微信、微小说的引领下跨入了一种"微时代"。由于各个网络视频网站的商业需要,以及受众闲暇时间的碎片化消费,从而催生了微电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微电影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并且拥有广泛的传播平台等优势,在新媒体时代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受众的高度认可。本文以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碎片化传播形式为例,分析碎片化传播在微电影领域的传播特征、传播价值,以及传播过程中与受众人群的粘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讯息发达的今天,新闻传播模式不再是固定的单一输出模式,而是基于各种平台、多种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进行广泛的、多次的传播。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新闻的传播范围与方式发生了巨变,不但改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更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范围。特别是当今新媒体盛行的时代,紧跟网络热点,以更多出其不意的方式进行新闻消息的传播,才能使新闻传播得到更好的收效,让更多受众了解新闻,传播新闻。本文对当今新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新闻传播模式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人心,好评如潮,也引发网友竟相模仿造句,进而催生了2013蛇年第一个网络文体“陈欧体”。微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必是当前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微电影广告一改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而让“电影植入广告”,通过动人的情节、含蓄的方式表现品牌,从而使受众的好感度大增。在当前微电影蓬勃兴起之际,及时观察总结提出建议:一则好的微电影广告要有其特色,坚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在广告的路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翟杉 《新闻知识》2012,(7):21-22
我国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现象已非常明显,严重影响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由于微电影可以通过"移情作用"对用户价值观起到示范效应,其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病毒式传播的传播特点都有利于发挥受众主体性,实现价值观的迅速传播和意义共享,因此,微电影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具有特殊作用。我国微电影还存在着价值观表达多元分散、传播监管困难、传播渠道有限等不足。发挥微电影对主流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用户要提高媒介素养,政府要合理监管,微电影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多屏时代传统定时、定点向受众传播的电视气象节目关注度逐渐被快速发展的各种新媒体分流,通过传统电视屏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窄。在新形势下,电视气象节目要做到既可看又能广泛传播面临着内容革新和渠道建设两方面巨大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暂且不谈及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受限等制约了气象影视发展的原因,结合福建省级气象影视实际工作情况,交流和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思维逐步实现电视气象节目从单屏向多屏的全媒体互动、立体交叉覆盖整合传播转型,让受众的关注回归。  相似文献   

18.
宋瑜  李蓓 《今传媒》2014,(7):171-173
近年来新媒体冲击着原有的媒介生态,随之带来了营销手段与思维模式的改变。微电影营销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媒介新格局下的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近年来微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微电影营销在现代品牌传播的不同阶段独特的优势及发挥的作用,以期帮助企业和营销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达到品牌推广的战略目标。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新一代消费人群的成长,微电影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7)
任何一种媒介在传播新闻时,都承载着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力。影响力的大小与受众的数量有关系,与新闻的质量有关系,还与所能引发的公众关注有关系。本文将着重探究在微博时代,新闻与受众方面出现的新机制,新机制主要包括新的传受关系、受众的互动行为以及微博对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我们习惯上把广播、电视、报纸认定为传统媒体。而把网络媒体说成是新媒体或者第四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信息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当单一的传播形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频率、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媒体间的融合与互动就会应运而生。这其中受众的信息需求正是媒体在竞争形势下融合与互动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