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成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43-59
陕西方言研究60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期(1949-197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推广普通话和方言普查工作为主;改革开放时期(1979-1999)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围绕编写方志开展方言研究工作;新世纪时期(2000-2009)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方言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从组织、人力、资金、成果等方面看,都是前两个阶段所不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2.
张维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4,(1)
陕西地处中国西南、西北和中原的结合部,其境内方言复杂,有秦音晋语,有蜀声楚言,所以,自古到来,陕西方言就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之一,不同时代的学者曾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探讨了陕西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他们的工作对汉语史的研究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条分缕析地筢梳了从古到今陕西方言研究的成果,认为:陕西方言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传统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方言研究,主要是为了验证古代文献语言,研究方法多失之零散、静止和片面;二是描写方言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强调用科学的记音符号描写活的方音,揭示陕西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结构规律,为推广普通话服务。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陕西方言研究呈现出全方位的特点,取得了光辉成就,值得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3.
王丽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4):109-112
莆仙方言是闽语五大次方言之一,它是受闽东话的影响从闽南话分化出来而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过渡性方言,很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但据以往研究资料,在闽语中莆仙方言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都比较少。莆仙方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集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在研究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以促进和加强莆仙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晓琴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2):60-65
陕西境内的方言根据语音的特点和差异,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方言区。陕西方言的构词法很丰富,而这三个方言区的构词法如重叠、词缀各有异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户县方言的否定式有通常用法和特殊用法:如北京话“V1得V2+V1不得V2”式在户县方言里相应的是“V2得V2”,户县方言“把”字句里否定词通常放在“把”字后边;户县方言的变调定势即否定词在省略了所连带的阴平音节后读作阳平调,变调越势是指否定词在省略了非阴平音节时也变作阳平调;户县方言对于北京话“V不V”反复问句的肯定式回答一般是“能V”,“V得”式一般要和“V不得”用于同一语境。 相似文献
6.
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比较等基础上,从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个方面对皖北方言的重叠量进行了细致描写和深入分析,并从语义、句法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另外,从共时层面对皖北方言与陕西方言的重叠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3):42-45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成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0-113
本全面系统地评述了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的进展情况。认为五十年来青海汉语方言研究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质,参加人数不算少、论数量也不算少、内容涉及面也不算窄,但比起兄弟省市来看,相当滞后。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培养后继队伍的问题;缺乏方言研究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研究机构问题;如何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陕西常用的方言谈起,对陕西方言的文言文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目前陕西方使用率很高的陕西方言中,仍有很多方言流淌着先秦及古文言文的特点,而且了解这些方言在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白振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65-68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3.
14.
王宝红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6(3):60-64
陕西近代歌谣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方言词语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的累积,其中既有古语词的传承,又有方言的自我创新。歌谣中所记录的方言词语具有内部一致性,但各县方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同一首歌谣在不同地区传唱时换用了不同的词语,这有助于陕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方言与民俗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方言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陕北方言以其独特的内涵越来越引起方言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陕北方言中有关婚姻的词汇便蕴含着浓厚的结婚文化、相亲文化、订婚文化和特有的心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白振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7(3):61-64
陕北晋语单音节形容词在表示程度上有原级、强化级、最高级三级变化形式。原级由单音节形容词构成;强化级由“形容词+AA式重叠成分+价”构成;最高级由“形容词+圪+AA式重叠成分+儿”或由固定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
17.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非常有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本文总结了赣榆方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对深入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劲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3):50-52
本文考证了关中方言字、词21条,其中8条为生活中常用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等字书以及电脑字库未曾收录者,其余13条,虽在收录之内,但在日常应用中,人们往往知其音而不识其字,或误释、误用其字。通过考证,希望能够纠正对这些字词的误释、误用、误读,或补字书之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