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学反馈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由"自学"和"反馈"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环节所组成.(一)自学自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感知知识和理解知识的教学过程.为了防止"自学"变为"自流",必须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具体作法如下:第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增强学生搞好自学的信心.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一道理,这里"善学"和"不善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自学.当然要使学生"善学"教师不能"逸"而要更"勤".且在学生中间举出一些因学习得法,有较强自学能力,而取  相似文献   

2.
古语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一旦有了自学能力,不仅在学校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即使将来踏上了工作岗位,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提高专业水平,甚至自由探索和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里"善学"和"不善学"的差别,主要在于学生有无良好的学习方法,会不会学习。学生会不会学习,除取决于学生的本身智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是否得当、有效。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俞菁 《中学教学参考》2012,(17):123-123
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埃德加·富尔在他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形成的。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使学生“善学”,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学生“会学”以后,就象鸟学会了飞一样,他就可以主动地去学习,独立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6.
涂慧群 《成才之路》2012,(32):48-49
《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不善学,主要有什么区别?我想,学生有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善不善于主动学习,是其主要差别。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与非智力因素关系重大。因此,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占了很大的成分,而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得当、有效,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以下是我对历史教法和学法变革的几点认识。一、更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育中渗透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方法很多,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近年来,新课改在一些学校开始试行,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得到尝试,如讨论法、表演法等。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4,(38):51-52
<正>古人曰:"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从新课程三维目标出发,打造自主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一、阅读为基,读懂、会读、乐读交织融合1.提供时空,读懂课本。读懂就是学生自己读懂教科书,是阅读的第一层次。学生不仅仅要读懂教科书上的文字、图形、标点符号,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文字与符号之间的关系等。但是在这读懂的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已经具备理解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充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常听有的老师抱怨:讲了这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累啊。眼观当前的数学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其实是把学生当成了盛知识的容器而已,而不是一个能独立思考、能自主获取知识的个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体操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师勤而功半”。体操教师要努力成为“善教者”,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顺利地完成体操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朱顺华 《教师》2014,(21):79-79
正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找到探索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富于创造能力的人。一、放手自学教材,培养学生自觉获知的能力"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数学教材是教师  相似文献   

11.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学习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校学习得心应手,同时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让自主学习真正有效呢?《礼记·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事实上,是善学还是不善学,是自主还是被动,这些不仅在检测着学生,更在检测着老师。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正>"精教善学"是2015年笔者所在地区教育局教科室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对精教的认识,并以"有理数的加法"一课为例,具体阐述怎样以精教促善学,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一、认识"精教":立足于学生主体,调动学生主动性学生的善学不是天生的,而需要教师恰当的指导,精教是一个必要条件,精教善学正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下的理想教学模式.只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立足于"学生主  相似文献   

14.
没有学习改革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改革,而教改与学改的先导是教学思想的发展、更新.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重教重学"观,遵循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原则,提倡"两位‘老师'教一位学生".在教育工作者中要纠正重教轻学观与轻视教学的工作态度,在学生中要防止、纠正重学轻教观与轻教偏学现象.学习素质(爱学善学)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是学习改革的思想基础.因此,要对学生普遍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这样,学改才能科学地进行,广大学生才能真正懂得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毕业后才能适应、促进学习型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古人也有言曰:"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学后进行有效的交流汇报,从而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小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读、看、说、想”,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善学师逸而功倍,不善学师勤而功半。”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学法。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由“学会”到“会学”,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功能才能得以加强,教学质量才能稳步上升。此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教学活动多是一种"入侵"式的教学,教师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传授、灌输给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取代学生的思考,忽略学生的感受,迫使学生进入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之中。长此以往,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读,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找寻幸福教学让教师乐教、善教、教会;学生乐学、善学、学会。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反思录     
◆教师的教学要有个性,学生的学习也要有个性。而没有教师教学的个性,也就没有学生学习的个性。◆常言道:“名师名在思想”。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名教师。  相似文献   

20.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它不仅总结了当时事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贯穿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书中在谈到教与学的关系时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学生善于学习,教师化的精力很小却收效很大,而且对教师表示感戴,学生不善于学习,教师化的精力很大却收效很小,而且会埋怨老师。这段话是极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