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  相似文献   

2.
郑秀凤 《快乐阅读》2011,(21):173-174
情景再现:(在朋友家,幼:"妈妈,小哥哥抢我的小汽车。"妈妈:"宝宝,你是客人要让给主人。"在自己家,幼:"妈妈,小弟弟抢我的图书。"妈妈:"宝宝,你是主人要让给客人。"幼:"妈妈,我做主人要让客人,是客人时要让主人?那我什么时候可以说不呢?")  相似文献   

3.
孙天桥 《高中生》2009,(14):32-32
(2009年6月下旬)伊索的主人可以要求客人先在大江与海洋之间建上堤坝,因为打的赌是喝掉大江的水,而大江和海洋是相通的,所以要先建堤坝进行隔断。客人无法照办,伊索的主人也就不用喝掉大江的水了。  相似文献   

4.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提示(略)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资源 1.中西餐饮礼仪 中餐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表示开始。一种是主人举杯致辞并提议大家干杯,并以此宣告宴会的开始。这种致辞既可以是一两句表示欢迎、感谢等的祝酒词,也可以是一段比较简短的讲话。另一种方式是主人请主宾用餐,或者为客人夹菜表示宴会的开始,其他人就可以用餐。  相似文献   

5.
在瑞典,一切社交场合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传统,而这些传统又具体表现为如鞠躬,握手和问好等正式礼仪上。 每当有客人来访.瑞典人一成不变的问候是“欢迎您!”;而当客人离开时,主人也会告诉他“欢迎您再来”。  相似文献   

6.
一、“主客”对比,感知内容 1.教学伊始,教师板书课题,并在“主人”二字下加重点符号,然后讲述。主人是指接待客人的人,与客人相对,那么大森林的主人是指谁?大森林的客人又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们为大森林的主人和客人呢?请同学们先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相似文献   

7.
刘玉真 《成才之路》2012,(13):3-I0001
正一位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将为同学们讲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名同学扮演送水工,自己是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  相似文献   

8.
起立按中国习俗,如果主人给你端茶、盛饭、客人必须起立,双手恭敬地接过茶杯或饭碗,以表谢意,大有太不敢当之感觉。坐于原地,一手接物,会被看作缺乏教养或不懂礼仪。然而在西方,情况恰恰相反。客人完全可以坐着不动,以一手接物。双手接物反被认为笨拙,但尽管如此,客人还是应  相似文献   

9.
学会做客     
正课堂训练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7·口语交际"。想一想要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小客人,到别人家去做客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朋友一定会说要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怎样做才是讲文明、懂礼貌呢?比如到了主人家门口该怎样做?见到主人该怎样说?受到主人的招待该怎样做,怎样说?跟主人告别时该怎样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做客礼仪。想一想,爸爸妈妈带着你到亲戚、  相似文献   

10.
马尚龙 《课外阅读》2012,(22):33-35
卑贱:卑是没有钱,贱是不值钱。旧时指出身或地位低下。如果出席某些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宴请,主宾依次入席,最重要的是"排排坐,吃果果",排排坐是礼仪也是学问。主宾们在推搡谦让之余,最后总是身份决定屁股,最重要的客人众望所归地坐在主人的  相似文献   

11.
正家长提问:专家支招: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知礼节、懂礼仪的人,那么,家长怎样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  相似文献   

12.
一位从省城大学来的礼仪教授为同学们上了一节礼仪课。教授先告诉同学们到别人家拜访时应如何敲门,之后,教授来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个同学扮做送水工,自己扮主人。"送水工"敲门,进门,然后把水搬进了屋里。教授指出"送水工"三个礼仪方面的问题:敲门声太重,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带一次性鞋套以便套住鞋子。  相似文献   

13.
道别     
Tips交际提示客人起身告别,主人送客是中西方都有的礼仪。但中国人习惯热情地送客人到大门外甚至到街上或车站,而西方人一般送到大门口为止。分手时说的话可长可短,这与两人分别后再次相会的时间长短有关。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分别时常用的客套话'请留步(Stay where you are)"、"不要送了  相似文献   

14.
麦兜 《阅读与鉴赏》2010,(10):25-25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让对方多喝点儿酒,以袁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待客礼仪歌     
知道有客到家来知道有客到家来,屋内环境先整好,杂乱无章是失礼,过度齐整也不必。知道有客到家来,招待物品先放好,东西放在方便处,让人看了很舒服。知道有客到家来,茶水应该先闷好,不冷不热刚可口,茶具卫生很重要。客人来到你的家客人来到你的家,要向家人介绍他一显家庭气氛好,二显对客很尊重客人来到你的家,要请客人先坐下全体落座你再坐,感谢客人到寒舍客人来到你的家,主人要陪客说话如果有事暂离开,也应致歉打招呼客人来到你的家,一视同仁都是客来客之间不相识,主人应该来介绍客人来到你的家,切忌干坐无人搭客人告辞要挽留,送客送到门外…  相似文献   

16.
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做寿,请了四位客人,结果来了三位,主人就说:"唉,该来的还没有来。"客人中的一位听了心想:这是说不该来的倒来了,自己可能就是那位不该来的。于是不辞而别。主人一看走了一位客人,就说:"唉,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听了心想:这句话是说该走的还不走吧,我是那位该走的吧。于是连招呼也没打,板着脸走了。主人很尴尬,剩下的这位客人比较忠厚,他对主人说:"你不能这样说话呀,看,把他俩都气走了。"主人这才知道误会了,急着辩解说:"我说的不是他俩呀。"这位忠厚的客人一听也火了:"啊,这么说你说的原来是我呀!"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相似文献   

17.
饮酒礼仪     
张雨 《教学随笔》2014,(7):96-96
沧海桑田,天荒地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饮酒有不少礼仪。在新春佳节,一家人在一起一边享用美酒,一边品读饮酒礼仪,既可以增添节日气氛,又能给人带来愉悦心情,可谓是“锦上添花”的惬意事情。  相似文献   

18.
来客人了!     
家里来了外国客人,你会用英语招待吗?下面就教你两句招待客人的英语,保证你们"宾主尽欢"哦!1.Make yourself at home.第一次来家里的客人常常会感到紧张、手脚没地方放。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种感觉?这时候主人的一句"Make yourself at home"就可以让客人轻松不少哦!而且,这也是热情的待客之道呢!  相似文献   

19.
《留学生》2005,(3)
葡萄酒餐桌礼仪最早形成于西方,如今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通用。葡萄酒是西方人常用的佐餐饮品,所以一般都是先点菜,再根据菜的需要点酒。按照通常的惯例,在开瓶前,应先让客人阅读酒标,确认该酒在种类、年份等方面与所点的是否一致,再看瓶盖封口处有无漏酒痕迹,酒标是否干净,然后开瓶。开瓶取出软木塞,让客人看看软木塞是否潮湿,若潮湿则证明该瓶酒采用了较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则,很可会因保存不当而变质。客人还可以闻闻软木塞有无异味,或进行试喝,以进一步确认酒的品质。在确定无误后,才可以正式倒酒。请人斟酒时,客人将酒杯置于桌面即可,如…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诗歌文字优美、气韵流畅,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一些教师知识功底的匮乏,竟将诗中的名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解释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下了船,主客一方在岸边,一方在江心,遥遥相对,饮酒作别。其实,白居易在这里运用了古人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