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认为“在促进学习的沟通中,最重要的是‘倾听’关系。在学习中,倾听行为比发言行为更起决定性的作用……即便如何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倘若这些儿童们没有确立起相互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关系,就不可能有变革自我的学习体验”。所以,教师应掌握“倾听”的方法,构建新型的“倾听”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构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极大。“共享式”师生关系是基于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的师生关系真谛的一种理解,一种信念.是对实践中理想型师生关系的追求.其本质是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共享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你”师生关系体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的关系,它是主体阐性哲学转向在教育领域中的积极回应,也是文化适应模式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我-它”师生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你”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教师以生命教育作为理念支柱,以教育爱作为心理前提,以善于倾听作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4.
<正>“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所以对于一个新接手的班级来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便成了班主任的首要事情,而有效的倾听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法宝。倾听的前提是让孩子打开自己的“话匣子”,愿意和老师表露自己的想法。学生“告状”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告状时,儿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时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倾听方式——听到学生的情绪,听全学生经历的故事,听懂学生告状背后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具体化提问、肢体动作等小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倾听。  相似文献   

5.
董开泉 《新疆教育》2012,(7):103-104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数学课堂的一种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养成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倾听是师生相互尊重的良好体现,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鉴别式思维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堂管理隐喻转变:从全景监狱到蜂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徽 《当代教育科学》2004,(5):20-22,54
当前我国课堂管理基于的是一种全景监狱的隐喻,这种隐喻导致的是物化了的学生;敌对的师生关系;假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根本上的课堂管理隐喻转变,即由全景监狱式转向蜂群式,蜂群隐喻下的学生是独特自主的;师生关系是共赢的;课堂气氛是如沐春风的真和谐。时代要求课堂管理隐喻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达成课堂中的真正和谐,有效地促进教学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行为。从修辞学的角度看。隐喻表现为一种修辞格,它在一种事物的暗示下谈论另一种事物。“谈论”意在挑明隐喻是一种语盲现象;“事物”意指任何物体或情态;“暗示”意在表明隐喻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创新教育需要与之相应的师生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利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师生关系模式——“同伴探索”,并就这种关系模式在创新教育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同时阐述了“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对高校师生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对“头”的语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头”的本义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向具体域、空间域、时间域、抽象域的投射,对“头”类词语进行了转喻分析,综合描述了“头”类词语的词义演变方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它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影响极大.   “共享式“师生关系是基于对教育改革的理解,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基础上的师生关系真谛的一种理解,一种信念,是对实践中理想型师生关系的追求,其本质是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共享式“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进行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雨”和“rain”隐喻映射的文化透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分析“雨”在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种种隐喻和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雨”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探讨“雨”隐喻在这两种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莱维纳斯"他者"理论的引入为反思传统师生关系提供了可能,也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界。非倾听型师生关系以"他者"的消隐为主要特征,而倾听型师生关系以对"他者"的关切为主要特征。倾听教学努力构建的师生关系是渗透着对"他者"关切之情的倾听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开健 《广西教育》2010,(4):44-45,51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权威自居,沉醉于自我,牢牢控制课堂的话语权,缺乏耐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未能学会倾听学生心声,这样不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远,也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双向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的耐心倾听,是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爱情是一种及其普遍和丰富的情感。要使爱情这一种抽象概念得到充分的阐释,就必须借助隐喻。本文浅析了英汉“爱情”隐喻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最后得出英汉“爱情”隐喻的并同是由人类的物质经验以及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所共有的认知模式,因此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隐喻,由于人类身体体验和物理体验的共性,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up/down”与“上/下”为例,通过对比它们在数量、社会地位、时间、状态方面的隐喻,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概念上存在的相似性,并初步论证产生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裸X”是汉文化背景下当下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对“裸X”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语法和语用特征上,对其背后的认知机制,已有的研究是从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或理想化认知模型的角度去分析。从理想化认知模型、突显理论以及构式压制结合在一起(拟称 IPC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裸 X”背后的认知机制,或许能达到从一种多维立体的角度去加深对该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王昆 《辅导员》2009,(11):26-26
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你一我”式的平等交往,而构建如此的师生关系,师生“对话”就是一条必要且有效的途径。下面就师生间如何“对话”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框式结构“一言不合就X”表达的是一种意外范畴:既可以是出乎说话人的意料,也可以是出乎听话人的意料,还可以出乎行为主体的意料,甚至可以出乎社会常理.网络中使用的“一言不合就X”结构,主要包括两大类:具体的A式与抽象的B式.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A式发展出B式,表达时间上的紧接性与行为上的瞬间性.为了获得“网络认同感”,在“不求甚解”的情况下,有些使用者对这类框式结构会有错误的用法,这是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