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是用来评价协调发展目的的实现程度所采用的标准式尺度。应当以城乡经济协调状态、协调动力、协调保障三个层面来构建地市区域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5个地级市的城乡经济协调状况的评价可以看出,城市化发展程度与地市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密切相关,投资政策的地区倾斜对协调地市的城乡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人口素质的差别也是造成地市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相似文献   

2.
以地市区域为视角,从工业化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通过对样本地市工业发展状况及经济结构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地市区域内工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换并不同步,城乡经济发展尚不协调.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应体现产业集群要求,加速城区工业化进程,推动农村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是城乡一体化状态水平的标志。该文构建了一套评价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对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0-2008年鄂州市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总体上处于初步协调、加速协调阶段,人均GDP、城乡收入比对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影响最大,城镇化率与城乡经济协调状态水平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3年国发2号文件的颁布,贵州迎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程度较深、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区位条件差异显著等因素,导致贵州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日益突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停滞及农民增收困难,成为贵州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统筹贵州城乡经济发展,提出加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破除贵州城乡二元结构、推进贵州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等策略,以期能为贵州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与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长株潭“3+5”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亟待突破。通过构建一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城市群的城乡发展融合度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其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特征及空间格局,找出区域发展症结,并探讨了推动该区域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研究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文章深入剖析了非均衡型协调理论和均衡型协调理论,指出在制定城乡经济发展政策时,要统一城乡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城乡均等化,从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涉及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市场体系、经济主体、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等协调发展和变革的系统工程。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城乡其他方面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协调机制,包括制度决策机制、经济利益协调机制、宏观调控机制,以调节和引导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公共财政角度看,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巨大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包括城乡一体化的财政分配制度、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及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9.
城乡不和谐是社会发展最大的不和谐,城乡失衡主要根源于城乡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这会直接滞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城乡产业一体化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基础和支撑;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承接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从定量分析研究上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从城乡关系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城乡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度的指标体系.以陕西省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分别得到各区域城市和农村综合发展指数后,通过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得到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度评价值,并划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类型和探究区域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得出,陕西省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及差异,已经严重阻碍着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并且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性、同一区域内部仍具有不协调性的特点,并且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偏低、农业产业化进程及结构调整难度大,同时地方财政有限,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城镇化进程速度缓慢,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要解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应当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科学制定发展计划,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加快农村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发掘农村区域优势资源,积极打造农村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2.
推行城乡经济一体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有所发展。然而,在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依然突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9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有利于整合城乡流通资源,促进城乡经济流通网络化和规模化,推动城乡互助、互动、互补,规范城乡流通秩序,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扩大城乡消费,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因此移动电子商务是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融通城乡经济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承接城乡劳动力是改革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遵循的规律。对我国来说,城乡统筹又有着特殊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介绍高校承接的城乡劳动力及就业总体状况,分析高校承接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建立高校承接城乡劳动力的五项匹配机制对策,有助于发挥出高校的独特优势,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与城乡统筹经济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地市区域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平台。在我国,地市区域是一个重要、特殊且在发展阶段上具有多层次性的地域经济单元,从地市区域视角理清制约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塑造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措施,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作为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历来为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经济之间的非互动性表现的比较明显,如何根据区域内城乡现状进行机制设计,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措施,对于甘肃省这种落后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及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可以加速城乡间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之间的空间间隔,通过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城乡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信息计算落后、人才缺乏、网络配送等体系仍待完善,这些因素可能造成“数字鸿沟”阻碍城乡区域融合发展。通过分析郑州市近几年数字经济与城乡区域融合的发展现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得出从2012-2020年,郑州数字经济指数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指数耦合度接近1的水平,耦合协调等级由最初的濒临失调快速发展为优质协调,郑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相互促进的作用。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郑州市数字经济指数增长1个百分比,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将增长0.764个百分比,并且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建议构建郑州市数字经济与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城市与农村数字经济发展采取策略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乡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发展,但是在这样的发展中仍然掩盖不了城乡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已经影响到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这种城乡经济发展的断层现象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和工农业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本文从碱乡经济的不平衡表现出发,研究不平衡发展产生的根源,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主要表现是:教育培养的学生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一致;城乡教育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民族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实现教育结构均衡;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人才市场;建立民族教育发展整体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我国基本国情、城乡发展差距、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制约,城乡教育出现较为明显的差距,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在进一步统筹规划城乡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调整城乡教育结构等方法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消除城乡教育不公平,已经成为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天津城乡关系史的研究中,天津城市变迁对周边区域农作物商品化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文章以城乡经济关系为观察视角,通过对天津城市与周边区域的蔬菜商品交易以及对周边区域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初步考察,揭示了大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对周边区域市场发展的促进及对其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