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彩霞 《教师》2013,(18):15-15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所以,要从幼儿园开始重视礼仪教学,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做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一、利用故事讲读诱导教化礼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经常根据班上最近出现的问题,在社会教学中选择针对性强、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幼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也是礼仪大国,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本文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方法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在教育上礼仪教育也是学校精神文 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教 育教学工作。依据低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 求,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了适当的礼仪 教育。礼仪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课堂教育,而课堂上我选择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就是把课堂的理论教育通过课堂模拟训练 和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互相结合。在我的努力下,半个学期后学生就已经有明显的良好行为趋向。  相似文献   

4.
正一、关注生活唤醒品德魅力所谓"关注生活",就是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意大利教育家孟台梭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相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教师应结合礼仪教育课题,创设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在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生活礼仪教育、感恩礼仪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氛围,让幼儿在遵守礼仪的良好氛围和在丰富的游戏中巩固礼貌行为;礼仪教育回归幼儿生活,让幼儿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社会,养成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十分重视礼仪教育。苟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当今时代,更需要我们重视礼仪教育。但礼仪不是生之俱桌的,必须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与训练,如何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让礼仪教育香满幼儿园呢?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懂礼仪,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在中学开展礼仪教育,使青少年从小知礼仪,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素质,小则属个人修养,影响事业和人生成败;大则属社会公德,影响国家形象。"本期关注"聚焦孩子的礼仪教育,以期有更多的家庭和幼儿园重视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知规范、懂礼貌的文明行为和良好素质,从而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与道德密切相关。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但我们现在的许多高校学生只“知书”而不能“达礼”者多。所以,礼仪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要以重视加强礼仪教育为起点,深入挖掘礼仪教育中的德育内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准则,从而为将来成为高尚道德的实践者、示范者、传播者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只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而忽视融进时事教育。典型的做法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只讲课本知识,不重视穿插时事教育。即使有些老师也讲思想品德教育与时事教育相结合,也只是在授课之  相似文献   

1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 礼仪之邦,崇德尚善,蔚然成风.中国素来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礼仪文明的光辉闪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国也在各个方面向世人展现她独有的大国气度和风范.  相似文献   

12.
重振礼仪之邦已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而礼仪家教是构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基点。儒家价值观依托礼仪而成为了制度化的存在,由此深入地左右了中国社会。这同时也使中国社会成了礼仪之邦。如果说礼仪建设是儒家价值观的制度化,那么礼仪家教则是如此制度化的落小、落细、落实。礼仪家教作为构建礼仪之邦的基点,就其作为个体德性培养的作用而言,主要是文明养成的最初实践;就其作为个体德性培养的过程而言,主要化习惯为德性的自然而然。"五四"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礼仪不再成为家庭日常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已经出现了名存实亡的危机。克服这一危机的起点是继承礼仪家教的传统,让礼仪回归家教。  相似文献   

13.
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大朋友"。  相似文献   

14.
叶玲 《现代教学》2015,(Z1):60-61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的存在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范遵循和人际关系建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就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明确传承礼仪文化的关键点1.择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重视礼仪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华礼仪文化中有关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学修身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和道德修养要求,对我校师生养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礼仪也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启蒙期,学校应当针对性地培养其文明习惯和良好的素质。体育课程虽以培养身体素质见长,但如何在其中渗透传统礼仪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内在修养,规范其行为举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立足于此,探寻传统礼仪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正中 《甘肃教育》2011,(19):41-4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青少年的礼仪修养水平还比较低。这与他们的社会角色很不相称,也与“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不相符。而礼仪修养水平不高,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的质量,进而影响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为此,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7.
突出“生活数学”,营造教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潮 《考试周刊》2010,(22):91-91
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应让数学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进生活、融进活动,把生活问题带进数学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把看似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之美,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华民族文明标志的传统礼仪,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礼仪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使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21世纪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阶层,其特殊的位置和身份,更有必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者、建设者.基于此,应让礼仪教育尽快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修业内容.  相似文献   

19.
黄琼华 《考试周刊》2014,(83):164-164
近年来,随着"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开展,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且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讲文明,懂礼貌"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要把这种高尚的优良品质发扬到技工院校中,从而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及道德修养,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着重介绍技工院校进行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及产生的影响,教师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作本刊评论员礼仪教育是德育基础工作之一不容忽视。培根讲“全不讲求礼仪就等于教别人也不要讲求礼仪;结果是使人对自己减少尊敬之心;尤其是在与生人交往或办理正事的时候,更不可不讲礼仪。”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而享誉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