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瞧,手筋     
这不是标准意义的死活题,但若要在角部建立根据地该怎么下呢?要考虑到白有什么样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8,(12):80-81
在所有死活题中,有关角部的题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的确,角部虽小,但变化却极为丰富,有时仅是一路之差、一气之差,却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8,(4):79-82
本期是实战中经常出现的角部死活,每组题都是在基本图上稍加变化而产生,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个别题目不止一个正解,是为了读者朋友们对常型有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21):89-89
在死活题的做活方法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扩大眼位和首先占据要点。要说接近的棋形下哪种解法给人的感觉相对更难,我觉得是扩大眼位的题目,特别是先行方扩大眼位之后双方再去寻找要点的那种题目,印象中发阳论第二题就可以算作这种类型。记得小时候做的时候,感觉总应该在里面下,不容易往外面去想。当然了,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我想对多数人来说,自己的经验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计算与感觉     
《围棋天地》2010,(24):80-81,104,105
“二·一”位置的手筋 “二·一”多妙手。“二·一”似乎是角部魔力的发源点,在角部的死活、对杀中,常常会在“二·一”演变出精妙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的尝试     
作为死活题的一种,我对于对杀题的创作确实并不太擅长。本题也是出自我的实战。当然,每个人在创作死活题的时候各有所长。比如就我来说,也许更擅长于封闭型的死活题。换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先将一块棋完全(或几乎完全)围住这样一种类型的死活题。对于出题人而言,特点是相对于验算来说,以先期的计算为主。  相似文献   

7.
大猪嘴     
《围棋天地》2004,(4):72-72
图一(基本图)这是大猪嘴的基本形,大猪嘴是初学者掌握死活要领的经典死活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1):94-94
印象中这是我两年多前创作状态不佳时作为调剂而出的小作品。像这种角上硬生生加上好几个不可能正常出现的棋子的题目,我还是不喜欢的。个人认为做死活题就是为了练习实战中出现死活问题时的棋感,而像这种棋型,虽然也可以说有“棋感”存在,终究属于另类的感觉,无法从中借鉴而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吧。  相似文献   

9.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6,(4):76-77
两道死活题 围棋天地的编辑们好!今年第3期贵刊《天才逸事》一文中有罗洗河九段小时候入门考试的两道死活题,由于刊登的是原件的照片,我看不清题目。有位朋友开玩笑说,想看看现在的他和罗洗河小时候谁更适合下围棋。呵呵,恳请在下期里弄个清楚的图,谢谢! 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10.
赵客 《围棋天地》2006,(16):69-72
我有点钻牛角尖的劲头。中学时就做过《吴清源死活》(初级篇),以及《下一手》系列小册子。做得有了点信心,就自不量力地打算自己编一些死活题了。开始编的那些题,现在看来实在拿不出手,但这个兴趣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毕业,随着棋力的逐渐增长,编的题也逐渐有点像模像样了。现在总结一下,居然已经积累了十几道自己还算满意的题,算是一个小型的、业余级的“官子谱”吧。我又仿照“玄玄棋经”,为每道题取了一个名字。  相似文献   

11.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0):100-100
在做死活题的时候,碰上自己没见过、也没有什么灵感的题,可以这样考虑:寻找前几步双方必然性最大的下法,对变化已经减少的棋形先做计算;如果不成立直接舍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减少变化的图形。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判断是把握全局发展的基本要素。全局的判断是由每个局部综合而来的。如角部的死活以及攻防战中不能正确使用局部的技巧,会对棋局的全面判断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14.
张星洁 《围棋天地》2010,(23):107-107
最近研究死活题,朋友心有灵犀,正好送来一套日版的《天龙图》,于是跟俺的台版对比了一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4,(23):38-39
估计相当一部分棋友都看过围棋经典死活题集《围棋发阳论》,那些引人入胜的趣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毕竟它们都是人为的排局,如果能够在实战中下出那该多么令人振奋呀!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6):91-91
在直线进攻、防守不能奏效的时候,通过其它方向试探对手的应手,针锋相对地决定自己的对策才是上上之计。当然,不仅仅死活题如此,棋盘上各种各样虚虚实实的试探也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3):80-80
对于创作死活题的棋手来说,撞题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今天的这道题就是如此。本题“原创”于2005年,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孙远老师在2000年就已经出过一道一模一样的题目,此外在韩国的某本死活题书上面(应该晚于《鬼手魔手》),我也见到过手法一样的相似题目。所以说,为了题目的创作,需要尽可能地多做题,才能避免这种略显尴尬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4-94
这道题是早期模仿韩国死活题的时候创作的题目,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于一·一这种奇怪的地方放棋子了。做死活题最基本、也是多数人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说来无非是为了实战中的计算力提高和培养对棋形的感觉;而像这样的题目更多的应该说是少数人的消遣罢,实战中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仅作消遣^_^  相似文献   

19.
深度思维②     
尹航 《围棋天地》2020,(8):84-84
本题创作于2015年5月,是以字母A的形状为参照创作的题目。在创作字母文字题的时候,其实不少棋手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道合格的死活题,应该是没有让人感到生搬硬凑的突兀之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将棋子精简到最少,才是死活题创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如果说为了凑成某个字母或文字而增添了太多没用的棋子,总让人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战法基础     
在业余棋手的比赛中,经常会看到本来水平不错的棋手把无条件活棋走成了劫活,或者死棋还在走。可能是由于受时间所限而犯的错误,这就反映出平时多做死活题练习的必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