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攻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这个恢弘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火攻不仅是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作战方式,同时也是以较少代价夺取更大胜利的重要作战方式之一,更是一种能够体现战争指挥者驾御人与自然的各种复杂关系的作战方式之一。《火攻篇》对我们的启迪是:大千世界的事事物物,都可能是我们手中的一种武器,或成为我们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而不应当只把自己手中的武器看成是武器。《火攻篇》的慎战思想是孙子对战争复杂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孙子对战争本身复杂性和后果严重性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2.
孙子的"火攻"之法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失去它的应用价值,但《火攻篇》所蕴含的思想,却意味深长。通过对孙子借力之道、修功之法、慎战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孙子谋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敌我双方均势的情况下,慎战是谋划战争的重要前提,借力是战争制胜的重要条件,修功是巩固战果、实现"战胜而益强"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些思想对于思考军事斗争等现实问题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佳 《现代语文》2004,(11):13-13
上卷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四篇文章。《计篇》一开始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定要多加注意。接着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条件,孙子把这五个条件归纳为“道”、“天”、“地”、“将”、“法”。在战争中,具备这五个条件,才是战争胜利的基础。《作战篇》指出,发动战争的前提是先要  相似文献   

4.
论费留     
通过对读简帛文献,对汉简《孙子兵法·火攻篇》中"隋其功"三字提出新的看法:"隋",应读为"隳";"其",代指敌方,而不是自指;"功",指功业,尤其是指土功,而不仅指战功。"隋其功"的本义,是要求对敌人的土功设施进行摧毁;而其反义——"不隋其功",就叫"费留"。"费留"通"昧瘤",意指暗瘤。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与高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十三篇①是我国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在我国军事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军事理论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日本人就尊奉孙子为兵圣,推崇《孙子》为“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美国军事理论家约翰·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的序言中也曾指出;“《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二千二百年后克劳塞维茨②的著作媲美。”《孙子》,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战略战术原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  相似文献   

6.
一、孙子和《孙子兵法》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我国古代的大军事学家.孙子在总结以前的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军事学说,著兵法十三篇.后孙子由齐至吴,以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阖闾,遂为吴王所用,图强争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学著作。这部著作对战争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分析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思想。它对作战的原则、方针、形式、指导等作了明确的论述,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反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六世纪末年,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闪耀在我国军事史上。他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势、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这些内容是从我国春秋战国之交频繁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战术经验,它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三百余枚,简长27.4厘米,宽约0.5厘米,总字数超过今本约三分之一,从而为《孙子兵  相似文献   

8.
《计篇》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关键作用,它关注的是怎样筹划战争,即战争开始前的“算”,和怎样指导战争,即战争进行过程中的“骗”。孙子主张依据“五事七计”来算计,依据“诡道十二法”来骗诈。通过大量的军事实例证明只有作到算得高明、骗得巧妙,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张自根 《学苑教育》2019,(10):38-38
教学可以说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持久战。孙子曾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要想赢得这场战争,攻心为上。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学生心理等于掌握了整个课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住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了解学习的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水”在《三国演义》中共出现669处,“水”在古代的军事家手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三国演义》中,“三国”将帅们依据当时战场的地理特征和天气状况,创造性地运用了“水”这一特殊的自然力量,使之成为了无坚不摧的战争武器。他们利用“水战”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而“水战”同“火攻”一样,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1.
学了《赤壁之战》,我真是无比佩服黄盖。他用火攻计使东吴3万士兵击败了曹操80万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我在报上看了一篇《我帮诸葛亮讨说法》的文章,里面说用火攻计的是诸葛亮而不是黄盖。  相似文献   

12.
《滨州学院学报》2009,25(4):74-74
《滨州学院学报》自2004年创办“孙子研究”栏目以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着力打造“孙子品牌”,确立了“守栏目之正,出特刊之奇,扬专著之长”的栏目建设和品牌塑造发展思路,每期刊发孙子研究文章,每年出版孙子研究特刊,至今共刊发孙子研究论文140余篇,得到各界的高度赞誉。《滨州学院学报》已成为国内外孙子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  相似文献   

13.
本期刊出的3篇孙子研究作品,内容涵盖较广,涉及兵学发展史、孙子故里考证等方面。其中《孙膑对孙子兵学的贡献》围绕孙膑的兵法及战争实践,阐述其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及对孙子兵学形成的卓越贡献,材料翔实,论证严谨,行文活泼,颇值一读。《敦煌残卷的性质及在孙子故里考证中的史料价值》一文,是一篇关于孙子故里的考证性学术论文,通过对敦煌残卷性质的透辟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人们对孙子的理论评述,往往拘泥于两个方面:一是阶级局限性;二是朴素唯物论。而仅从这两个方面去界定孙子的理论价值,已无法解译《孙子兵法》迄今被广为应用的事实;而且也与《孙子兵法》中孙子的人本唯物论相悖。孙子的人本唯物论除主要在《计篇》以人为主体的“先算”和《用间篇》“三不一取”的先知论证外,在《孙子兵法》诸篇均有具体论述。在《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以人本唯物论为基础和以势为核的的哲学理论体系中,展现了孙子哲学所揭示的普遍真理,是《孙子兵法》迄今尚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62页在讲述孙武时引用了“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为孙武的名言 ,而高中《中国古代史》第 5 9页在引用这句名言时却是“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查《孙子·谋攻》篇 ,原文应是 :“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显然 ,初中课本引得不准。另 ,初中课本对这句的解释是 :“了解自己 ,了解敌人 ,百战都不会失败。”高中课本的解释大同小异 :“了解敌人了解自己 ,百战都不会受损。”这里“百战”直译不妥 ,容易给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造成“一百次战争”的误解。因为这里的“百”不是实数 ,而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虚数。清代著名学者汪中说 :“凡一二之…  相似文献   

16.
“《桥边的老人》实在是一篇小品: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格局之小,笔法之简练,在宏大战争主题的小说林中,可以说微不足道。然而,这个短篇小说格局虽小,意蕴极深。”这段评论文字出自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教师教学用书》,点明了《桥边的老人》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主题很明确,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又补充一句“意蕴极深”。那么,极深的意蕴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孔明南征,马谡献策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纳其策,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心服其德,终孔明之世,“南人不复反。”“攻心”战略思想,始见于《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伐谋”、“伐交”都属于“攻心”的范畴,但明确提出这一战略的是孙膑,他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见《通典》)这一战略思想,尔后一直被著名的战略家所推崇,都置于战略的首位。《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也把“攻  相似文献   

18.
“谋攻”篇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一句,郭化若同志在《孙子今译》一书里译为:“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固执坚守,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译  相似文献   

19.
现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战争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报任安书》同一段落两次提到齐国军事家孙膑,《教师教学用书》之译文出现了明显的矛盾。一处是“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译文:“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一处是“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译文:“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关于孙膑所受之刑罚,译文一说剔除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