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是以民事诉讼法为蓝本,因而证据规则也沿袭民事诉讼,缺乏自身特色。然而,行政诉讼不仅是对当事人权利受损的一种救济形式,而且还是对行政机关权力行使的一种监督。因此,在行政诉讼中更有必要强调证据规则。本文仅从有关的司法解释角度出发,对相应的证据规定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测谎结论证据规则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谎结论是一项以犯罪嫌疑人供述或辩解为内容、以鉴定结论为形式的综合性证据,因为测谎结论具有证明力,具有犯罪嫌疑人供述或辩解的性质,具有鉴定结论的性质。当然,在构建我国的测谎结论证据规则时,我们应有限制地赋予测谎结论证据能力,同时在适用主体、适用对象、适用前提和采纳条件等方面严格控制测谎程序。  相似文献   

4.
将行政机关公职人员公职权的保护,纳入到行政诉讼的视野,无论从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发展来看,还是立法的实践需要方面都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司法权对公职关系的介入并不会影响到行政权的完整性,由行政机关承担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责任,法院的诉讼救济职能体现在重点突出程序性审查的基础上兼顾实体性审查,从而在完善我国诉权的完整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6.
举证责任被称为“诉讼之脊椎”,在诉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在诉讼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学界认为奉行与“谁主张、谁举证”所不同的特殊举证制度,是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一大特色。文章在探讨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础上,力图探究其中的缺陷与不足,为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问题是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中较为薄弱的一环,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几经调整,在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扩大的态势。但现行行政诉讼在受案范围的立法体制、可诉讼行政行为的范围等方面依然存有缺陷,致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受到了诸多不适当的限制。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受案范围理论的局限性,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作合理修改,并适度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人事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是关系到能否启动行政诉讼的首要问题,所以正确界定和掌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正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本文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涵义入手,通过对《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原告资格的规定进行分析,得出了目前我国认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几点标准,并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民事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规则是指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关于证据取舍和运用的法律规则。我国以前民事诉论证据立法方面存在缺点与不足,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其作了补充与完善。英美国家在对抗制诉讼中运用的主要证据规则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具有借鉴意义,并就今后的证据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变化是中国行政法治程度的晴雨表。本文对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详细分析,剖析了其涵义和价值,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行了比较,对我国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加入WTO和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背景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合理性审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全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针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合理性审查标准存在的缺陷,认为比例适当标准是合理性审查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审查标准发展的共同趋势,适应现代行政法治的潮流,是我国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理论与审判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现状的分析,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还存在许多缺陷,这其中有主观、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当前,随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应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以健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实现行政法治,进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立法关于证明标准之规定遇到了许多现实难题。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应当与案件性质及对公民、法人权益影响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在行政诉讼中设立多元的证明标准体系,包括优势证明标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和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民族地区师专的特殊性黄启后探讨我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应当区分不同类型师专的特点,本文拟从剖析我国民族地区师专的特殊功能人手,从民族师范高等专科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民族地区师专改革和发展的走向。一、民族地区师专特殊...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便出现对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存废之争。在我国诉讼实践中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与强制执行制度存在矛盾,和国外最典型的德国和日本的诉讼(不)停止执行模式相比,我国目前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还存在很多缺陷。我们应确立以诉讼停止执行为原则,不停止执行为例外的立法体例。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制度价值功能,宪政价值,关联保障行政审判独立、监控行政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的有机统一是行政诉讼制度特有的价值功能.行政诉讼制度与宪政价值的关联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制度直接保障宪政价值落实、宪政价值决定行政诉讼制度改革方向、行政诉讼制度应当与宪政价值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具体化,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发展和进一步优化,同时也肩负着激发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培养其课程开发能力,引导校本课程健康发展的使命。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除了具有以上功能外,还  相似文献   

18.
王小红 《红领巾》2005,(1):16-20
我国行政诉讼暂时法律保护制度主要包括诉讼期间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制度以及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不应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理解为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原告向法院申请停止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采用书面方式,可以在诉前申请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也可以在诉讼开始后,法院裁判前的任何阶段提出申请.法院应当在听取诉讼参加人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停止或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裁定,裁定应当说明理由.停止执行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裁定没有溯及力,并且可以由法院撤销或者变更.法院对行政机关可以适用财产保全措施,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应当予以扩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行政诉讼法》等成文法内在的局限性,则会使一些法律没有明示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被排斥于司法救济之外,出现行政诉讼中的司法救济真空。这将导致在某些行政诉讼中,两个法院"踢皮球"现象的存在,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作为社会最后救济权利和公平正义象征的司法权失去信任。弥补这些行政诉讼中出现的空白,完善立法,加强立法解释,可以使一些在行政系统内部反复申诉的行政上诉案件进入法院的大门,大大提高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质量,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促进行政诉讼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大量应用,有学者提出了建立行政诉讼的调解制度。但是笔者认为,国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同时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理论上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不符合公权力不可处分的理论;在实践中不利于法院的独立和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无端加重了法院负担,使原本脆弱的行政诉讼更加不能令人信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