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我生活中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其中,广播就是一位“特殊”的朋友。算起来,我们已经有了19个年头的交情。我和广播的感情与日俱增。我从她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多真诚的帮助。她给我带来了欢乐,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从1975年起和广播交上朋友后,十几年来,不论是在旬邑县,还是在铜川市,我每次下矿下厂工作,到外地出差,或者返家探亲,收音机总是时时伴随着我。至今,已有六七台收音机送进了废旧收购站。我家在农村,每次探亲,我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一天下午,往地里送肥,正好是省电台的新闻节目时间,我把收音机开关打开,挂在架子车的车辕上,邻居看到后说我成了广播迷。去年二月上旬,在老家给病故的母亲守灵送葬的几天时间里,每到早上的新闻联播节目时,我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采访时,要想探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就要和被采访者交朋友。只有当采访对象认为你真是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无冕王”时,他才有可能对你敞开心扉、泄露“天机”。去年4月,我去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采访橡胶厂开展的“创免检”活动。我找厂长、书记谈,找宣传处长和调度处长谈,有关处室和一些重点车间、重点人选代表也谈遍了。按“常规”我可以鸣锣收兵凯旋了。然而就在我要走时,宣传处长不经意说了句“××车间听说有件‘一根油条罚款1000多元’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不过听说当事人不愿意讲这件事。”尽管我手头的材料当时已算“很丰富”了,但听说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我立即去采访! 相似文献
9.
10.
我在光明日报先搞副刊、后搞电影评论、而后又编副刊的那些年里 ,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 ,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记得我到文艺部当美术编辑不久 ,一个青年人来到编辑部 ,他衣着随便 ,不修边幅 ,一头乱发像一丛野草 ,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腋下夹着一幅白布蒙着的油画。他自我介绍 ,他是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 ,画了一幅画想请编辑看看。我帮他把白布揭开 ,一看是一幅人物画 ,画面的正中是一个女邮递员 ,两手握着身旁的自行车把 ,画名叫《信鸽》 ,我觉得此画不错 ,人物形象美丽生动 ,心里暗想可以刊用 ,就请老美编、版画家荒烟(已故)来看 ,… 相似文献
11.
12.
13.
怎样搞好军事训练报道,既是老话题,又是老难题。不仅专业报人在研究它,而且基层报道员也在面对它。其实,搞好军事训练报道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长期在部队一线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告诉我:善于同各级军事指挥员交朋友,是搞好军事训练报道的有效办法之一。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有一个共性:身在政治机关,天天接触政治工作,写起政工稿来得心应手;但也有另一个相同的特点:与军事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少,不擅长写军事训练稿。2000年秋,我从集团军机关调到南京军区司令部机关,虽然工作性质一样,但政治机关新闻干事与军事领率机关新闻干事职能发生了变化。最直… 相似文献
14.
15.
李天荣!红安县叶河乡 《新闻前哨》1997,(4)
我们基层通讯员写稿,除了要深入采访、勤奋耕耘之外,还有一条是要善于与乡村干部交朋友.我们的乡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喜欢通讯员的.尤其在农村,他们称你为“秀才”,视你为本地的骄傲.笔者原所在的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李天良、村主任李保富,尽管年龄的大小差异,他们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每逢我有文章见了报,他们专程或绕道来学校给我报喜,相隔一段时间,见报刊上没有我的文章,他们便又来到学校鼓励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编辑记者与通讯员交朋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如今却成了摆在报界同仁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我初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编辑记者中存在“一多两少”,即:浮在面上和会上的多,深入基层的少,与通讯员交朋友的少.一位从60年代末写稿至今的老通讯员曾当着我的面说:“现在的编辑记者和通讯员之间好像隔着一条鸿沟”.对这一针见血的批评,我在默认的同时想到了三点:第一,与通讯员交朋友是共同办好党报的需要.通讯员是新闻单位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他们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工作路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专业新闻工作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结合.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张报纸(特别是各级党报),如果没有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闻稿件,那么,这张报纸是很难办好的,甚至是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