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佛教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促成中国历史上外来文明与本土文明的第一次大交往。在佛教输入中国的过程,其必然会受到中国本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双向影响和深刻改造,呈现着佛教中国化和化中国的历史面貌。佛教中国化的广度、深度都极为深刻广博,历经了一个逐渐发展、稳步完善、渐进成熟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佛教涅槃观源于以“缘起论”改造外教思想,经过不断发展,演变出中观空宗的涅槃性空思想。《涅槃无名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儒道玄文化作了中国化的涅槃性空诠释。其后,《涅槃无名论》注疏则呈现出灌顶天台圆教与别教涅槃说、澄观华严涅槃说、德清禅宗涅槃说等中国佛教宗派化诠释,涅槃思想也呈现出般若“性空”与佛性“妙有”如鸟双翼般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这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佛教经典诠释特色。  相似文献   

3.
武则天受家庭影响而信仰佛教,其日用生活、政治捭阖均援引佛教助势,另一方面佛教亦在武则天的积极支持下,发展至鼎盛局面,特别是佛教中国化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豪 《大观周刊》2011,(2):71-71
迦楼罗是佛教的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之后叫做“大鹏金翅鸟”,本文试图以此出发,揭示佛教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供养人的形制位置、服饰姿态,可以探究当时人的宗教信仰背景和传统礼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融变,观察民俗佛教中供养人的历史作用,确定供养人像图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崔峰 《档案》2022,(11):18-24
进入隋唐大一统时期,《法华经》成为民众间信奉最为流行的佛教经典。从敦煌民众写经中可知流行的版本是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相比于南北朝,隋唐时期民众写经奉佛的心理出现新的变化,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同时佛教佛经传播的方式也发生历史性变革,更加通俗易懂的变文、经变开始出现。这些都体现了佛教中国化改造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  相似文献   

9.
文中指出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在数百年的演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最终完全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说来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思想特点、文化精神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哪吒最初是印度佛教的夜叉神,伴随佛教东传和中国本土译经活动,在唐后期与李靖将军产生联系而成为中国本土神,经元明话本小说的加工,最终跻身佛、道护教神的行列,纳入中国神话体系。时至今日,哪吒民俗信仰仍然广泛流传于中国、泰国、柬埔寨等国家,被贴上治病救人、镇水、惩恶扬善、多子多福的标签。神话动漫化是神话资源活起来的传承发展策略,广大民众通过动漫影视大众化传媒"再认识"中国神话,也是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哪吒形象演变、神话隐喻、信仰播布的分析研究,可知中国神话原型、故事元素可在神话动漫化过程中解构并重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深度挖掘神话IP资源,探索神话动漫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其成功之道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东方的佛教中心——山东佛教历史地位山东自古就是中国东方重镇,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十分兴盛。佛教自东汉初年正式传入中国后,山东就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区域,是中国最早出现佛教图像的区域之一。山东佛教的迅速发展归功于早期的一位名僧朗公。351年,朗公在济南附近建立了山东现存最早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独具的异彩。该书凡九十余万字,是方立天教授辛勤耕耘十五载的心血结晶。 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对于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  相似文献   

13.
刘一菡 《大观周刊》2012,(41):46-46,66
本文通过对佛教的传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进行介绍,阐述汉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通过分析佛寺的建筑特点,展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夏丽丽 《新闻传播》2012,(9):164-165
本文通过对佛教在中国扩散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用了人际、组织、大众等多元传播方式,并随着时代变化有着不同的侧重。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会通,是历史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成功融合的范例,在传播中,传播者努力寻求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似点切入,使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更顺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佛教向来被视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佛教在印度基本消亡后,以中国为首的传统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成为佛教传播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地区,所以佛教也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佛教在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方立天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2月出版 本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述出发,从  相似文献   

17.
张军 《兰台世界》2012,(36):139-140
佛教自从传入我国以来,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塔。佛教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唐宋时期的塔建筑形式多样材料的选取丰富,技艺日臻完善,为整个中国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一、敦煌地区的毗沙门信仰为了让不同知识层面的中国民众对佛教都能信受奉行,历代佛教宣传家们曾作了大量努力,他们一方面不懈地阐释精微玄远的佛教教义,说服乐于思辩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积极通过灵活多变的化俗讲经方式,吸引一般百姓,而后者在宣传解说时又非常讲求技术,极力做到既通俗又有情趣,故而很有成效。关于这种传教方式,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文字遗存之一即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佛家灵验记。灵验记,又称感应记、验传记、功德记等,是进行宗教宣传  相似文献   

19.
陈楠 《青年记者》2013,(2):18-19
佛教源于印度,而发扬光大却在中国。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经历多个朝代,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佛教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影响都不容忽视,随着大众传播技术的革新,社会大众了解佛教文化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媒体应利用自身功能,促使佛教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技术革新给佛教传播带来的影响1.现代传播技术使佛教获得更好的发展。禅宗有"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佛教思想亲近世俗的先天属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长足发展。随  相似文献   

20.
张小辉 《青年记者》2009,(12):79-79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的,有文献说中国的佛教经历了两汉魏晋的初兴时期、南北朝的发展时期、隋唐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的初趋衰落时期、清末民初的转变时期等5个时期。①其中,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本土化”的大发展时期。之所以有大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精神上的:在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里,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教义别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