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3):31-32
散文教学就是要体味精准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作者在散文教学中从情感、语言、意境三个方面中提升学生美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王荣生先生说过,散文就是"作者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是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感"。优秀的散文作品总是饱含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情感。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散文教学中无疑应该引领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在体会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散文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对所写内容的概括和所抒发情感的印证性梳理上,不能经由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和突破常态的独特审美体验,去深入文本,走近作者构造的心灵世界。可行的思路是,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落实到《故都的秋》学习中,即在理解文本准确的言语表达中,体认与分享郁达夫以“悲凉为美”独特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立足文本中关键字词选定散文教学内容,合理解读文本,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是语文教师解读散文的抓手和愿景.文章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乐”字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美好回忆中找到精神寄托的情感,通过关键字的解读选定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散文以独抒性灵为要,理解并分享作者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郁达夫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是《故都的秋》写作亮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理解并欣赏以悲为美的审美趣味,需界定以悲为美的概念,寻找以悲为美的理论依据,并且设计相关教学片段,增强散文阅读教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正>在王荣生的《散文阅读教什么》中对散文阅读的要领做过这样的总结:"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会精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从语文阅读教学这个层面来说,任何类型的篇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是对其言语形式的学习。这种因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作家风格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言语表达,往往  相似文献   

7.
散文具有选较强的抒情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语言是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所记之事)是个人化的,情感认知是独特的。因此,散文阅读的要领无外乎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这,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语到的人生经验。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策略: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独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写此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散文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背景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1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这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无……不……"和"无不"句式的表达效果。3.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感,分享夹竹桃给他带来的妙趣。4.初步形成散文赏析的一些基本常识,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一封书信的节录,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作者通过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彩笔,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亲临其境一般,与作者分享着祖国河山的纯真之美。本文采用了总提分承的结构式,构思缜密,意境清新,总写特征鲜明,分叙情韵悠长。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写景散文的教学中运用赏析式教学策略,契合了写景散文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鉴赏散文语言、指导学生诵读、开展学习活动等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对散文的赏析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分享美,提升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万祥 《班主任》2009,(11):12-13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经典名文。其中有一篇文章每届必用,题目为《竞赛》,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为流传的散文,作者徐开垒,讲的是同学之间学习竞赛的小故事。文章于平淡中见深沉,寓意深长,耐人寻味,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13.
读了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甚至产生了游览天山的强烈欲望。这是作者对天山奇丽景色的描写,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所产生的魔力。《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运用了近三十个比喻。“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有我之色彩。”作者以自己美的心灵去观赏景物,移情与物。在作者的眼中,天山是美的集合体,“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处处有丰饶的物品,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为了把天山美景给大家分享,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用了大量的比喻。他写雪峰,用“集体起舞时的维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散文研究很有意思,把林林总总发表在各式各样报刊的散文纳入几个模式,诸如小女人散文、小男人散文、大男子散文、新潮散文(文本带实验性的,作者多为中青年学者)、学者散文(作者是上了岁数的教授、专家),这种以人律文,只要查明作者身份、年龄、性别,他所写的散文属于哪一类就一目了然了。不过事情总有例外,台湾有位女作家叫龙应台,她的散文笔  相似文献   

15.
曾文广先生有一篇散文,题为“有一些夜晚仅仅属于自己”。此文说理机智,深刻,颇有看点。开篇两段,作者简略议及人生需要分享;其后,文章用四个段落详细阐述人生还需要独享,着实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共鸣。  相似文献   

16.
正散文是文学作品阅读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就写作的内容而言,散文一般有两种类型: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就写作的目的而言,散文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二是以表达哲理为主要目的。哲理散文就是通过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所阐发的哲理源自作者的思考。源自作者观察自然或人文景观所产生的感悟、联想,  相似文献   

17.
王尧 《东吴学术》2023,(5):42-44
本文回顾了作者散文写作的历程,体现了作者关于散文是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情感存在方式的主张,并提出了作者对什么是好散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信息。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情感,才能理解散文的主旨。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来解读散文。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散文的情感来解读文本,旨在提高散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散文传递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表现手法多样,活泼真切。散文教学,既要透过散文,感受作者的"活法",又要把握文字,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写法"。散文教学要重视读,读中悟情;散文教学也要重视写,迁移提升。散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读与写的融合实践中,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20.
贵在有我是散文的艺术特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感受到作者发自灵魂深处的感召和呼唤是散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散文的特质,阐述了遵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蕴和气脉;入境,体验‘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还原,领悟作者微妙而独特的内心世界;植入,让作者站立在学生心头等四种散文教学策略,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让学生享受到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