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 ,把陈列设计艺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公众的心目中 ,陈列设计既司空见惯 ,又深感陌生。尽管每年全国博物馆中各种陈列展览活动数以千计 ,尽管为筹备展览活动投入了众多的专门人才 ,却仍有人认为“陈列展览谁都会搞” ,“陈列展览怎么搞都行”。媒体对博物馆陈列的评价也常常局限于具体功利的得失或者对某些藏品的品评。虽然也有人提出“陈列艺术是综合艺术 ,是边缘的新兴学科”等等 ,但均未能揭示出陈列艺术的本质及其内涵。因此 ,我们的任务不能只停留在对陈列活动这一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分析上 ,而在…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的陈列是一门艺术,它在给观众提供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一个陈列展览只有寓教于美,将主题内容以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才能对观众有吸引力,才是成功的。因此,参观陈列展览的过程与其说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4.
在中国首家妇女儿童博物馆中进行女性艺术的陈列实践中,在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上遵循了思想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观赏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试图通过女性艺术这一媒介,向受众展示中国女性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对于美好生活的艺术理解与感悟。在整体上体现出唯美与典雅的陈列风格。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陈列艺术是设计者情感的表达,好的陈列方式可以充分传递出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和艺术感召力。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和国内的三星堆博物馆是成功体现设计方思想且拥有优秀陈列语言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祁晓东 《大观周刊》2012,(36):182-18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的创新,成为摆在所有博物馆工作人员面前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本文就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的相关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拟为博物馆相关人员进行陈列工作提供一点借鏊。  相似文献   

7.
技术与艺术同为博物馆陈列不可或缺的因素,二者的完美结合是陈列思想与形式至善至美的追求。在此,尚需澄清一个已经模糊了的概念——技术。所谓陈列技术并不等同于高科技在陈列中的运用,而是使藏品陈列更趋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辅助性手段。然而,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举世追捧高科技的语境下,博物馆界也悄然掀起刻意追求陈列高科技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8.
9.
明孝陵是目前南京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所反映的明代文化是古都南京厚重文化积淀最灿烂辉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提到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时,大多只强调艺术教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建设精神明的作用。其实,这是所有教育的目标而并非艺术教育所独有的追求。当然,学校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素质教育,其主要的社会性目的与价值不仅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造就一代社会群体,以其多种艺术知识、修养与能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的精神明和物质明建设,而且学校的艺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与价值将涉及与物质生存环境、化艺术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参观博物馆,观众是依靠灯光来欣赏展品的,通常人们只对陈列的内容是否丰富、展示的形式是否新颖以及展示道具的制作是否业精良予以品评,鲜少有人关注陈列的照明问题,对陈列照明的设计理念更是知之甚微。疏不知,它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一门蕴涵丰富的学科,是整个展览设计中一个弥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精品展》自主实施陈列照明设计施工的具体实践,对展览中用光的艺术构思及彰显展览主题的技法作了些许探索。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9,(3):13-13
《见证北京——档案的记忆》展览通过400多件档案史料,揭示北京在政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让您从中追寻一些往事的回忆,感悟北京百年来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列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图像思维和形式操作的系统工程。设计师面对陈列文案和特定的建筑空间,他们首先要在脑海里对内容精神、空间特点、技术手段、个人情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图像化。而这一系列的图像就是对整个陈列的思考和把握,当它们与任务的要求进行碰撞、迎合、淘汰、选择而产生一个总的与内容相吻合的形式类型。这就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图像思维和创作过程。而艺术设计师就是与图像打交道的人,他们的语言是形象、图形、图像,他们在工作中不仅以图形说话,也用图形思维。文章阐述了陈列艺术与图像思维的关系,图像思维的理论背景、思维特征及作者在实践工作的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4.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历史 ,是追求现代化变革图强的历史。在此期间文化的冲突 ,观念的碰撞 ,思想的互渗 ,价值的并行 ,构成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景观。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因此得以迅猛发展 ,经历了许多实践 ,并面临种种无法回避的裂变。然而与社会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是 ,在这些最应具有文化历史氛围的场所诸多非文化观念与现象仍然或多或少地充斥其中 ,形成一股漠视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意识误区 ,严重地阻碍了纪念馆事业的未来发展道路。这其中固然有国家政体变革尚未完全涉足这一领域的弊端 ,亦有历史原因造成纪念馆人员结构失衡 ,意识滞后…  相似文献   

16.
马行奎 《新闻爱好者》2010,(12):147-148
审美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一环,从而使得艺术与美的教育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说,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所具有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修养价值;二、美化生活的价值;三、社会进化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直观教育,博物馆是进行直观教育的主要形式,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解放后曾就博物馆的性质总结为三点:文物标本的收藏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机构,上述三种属性是相互联系的,但从理论上讲教育为其主要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美育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人格,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它不同于其他教育,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直观教育。而博物馆教育是直观性最强的教育方式之一,且其主要通过陈列、展览来实现其教育功能。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美育教育功能,我们首先就要从陈列、展览入手,为美育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艺术品陈列曲高和寡的现状出发,剖析了艺术品展示在信息传播和展陈方式上的问题和困境。进而以TCL世界经典艺术多媒体互动展、中华世纪坛《触·觉——从罗浮宫到世界坛》、成都博物院《张大千、孙云生粉本暨画作展》为例,说明了艺术品陈列的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合理、有效的信息阐释将成为艺术品展览成败的关键,阐释的方法和原则直接决定了展示和交流的效果。应该从展品信息排列的逻辑性、连贯性,信息提取的准确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层次性、普及性等方面考虑艺术品信息的阐释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李强 《博物馆研究》2007,(1):94-96,93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经济特区拥有辉煌的改革开放历史,享有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的美誉。为适应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和文博事业的发展,早在199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建设博物馆新馆作为"深圳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