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峰 《教育》2013,(2):26-26
同顾自己的调动经历,江峰说:“在我工作的前20年里,一直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调动或改行,但都因不批、不放而告吹。只有1990年4月那次,当时海口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党委办要我马上去上班,我因正带着高三,不忍扔下即将高考的学生,只得作罢。”  相似文献   

2.
建立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绍东 《湖南教育》2003,(21):53-53
无论何种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才是关键。为此,教师可把研究性学习引进语文课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共谋研究。首先是共谋教法。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的专利,怎样教好课也是教师研究的问题。在学生主体作用日益重视的今天,教师可试着让学生参与备课,与教师共谋教法。学生参与备课,既能清楚地理解教学要求,又能提供新的思路。如古诗的鉴赏,因涉及到古汉语知识和诗歌知识,光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孔雀东南飞》,文章很长,学生就建议编课本剧。我接受了建议并布置背诵和赏析要求,结果学生表现积极充分。…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的价值必须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祖芸 《上海教育》2007,(4A):14-14
上海市川沙中学65年的传统特色与5年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成就了一个以运动为突破、以课程为抓手、以体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实验与示范的典型。对外,川中的体育实践并非轰轰烈烈;对内,学校体育内涵深度开掘却是扎扎实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潘涌 《教书育人》2004,(11):14-17
教师的教学研究毕竟有别于专家以前瞻、宏观为特点的纯理论研究,也有别于教研员不直接介入教学一线的专业研究。校本,校本,以校为本。校本教学研究,足以“本校”教师为基本研究主体,以“本校”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中心,以解决这种实际问题为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实现三个面向,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教师的功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流传广,影响大。在这里,韩愈说的教师的三种教学活动,都将教师定位为传授的一方,学生被定位为接受的一方。整体教学活动就成了作为传授一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加强阅读教学研究,攻克“高耗低效”这个难关,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我发现阅读教学的突破点在于找到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性。只有找到其规律性,阅读教学才不会走弯路。  相似文献   

8.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建设良好的校风,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而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最直接的标准,也是衡量校长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现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它为学校教育指明的方向.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这就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课改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要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呢?通过多年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学校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践。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指出:“坚定不移地积极、扎实做好课程实验推广工作。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要探索以校为本、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形成教学研究与培训有机整合,保障教师有效提高专业水平的教研机制。”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剐司长提出:“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教师要增强研究的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要充分发挥教研员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竭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学课题研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是新课程改革工作对我们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我们学校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中“教研兴校”的工作策略。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落实国家中小学教师职务条例中教师职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中学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教法理论。借鉴别人先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法实践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才能逐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且又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行为盲目、随意,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过程拖沓,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不落实等弊端,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确立好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的"历练"中"习得"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本功,使他们在鲜活的、有灵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我校于2001年起开展了以“双适应双发展”为总课题的学校改革实验研究。其中“新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建构”是实验的核心部分。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有评价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一定冲突,而产生在管理上的困境引起了我们深刻的反思,使我们对学校管理改革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丁建华 《考试周刊》2010,(41):45-4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教学行为盲目、随意。教学内容取舍不当。教学过程拖沓,以及语文实践活动不落实等弊端,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确立好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大量反复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的“历练”中“习得”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本功,使他们在鲜活的、有灵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养成学习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现在,我们面对的正是风起云涌的创新时代。在滚滚前行的车轮声中,我们能否抢上知识经济的快车,能否抢占时代的制高点,关键就看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  相似文献   

16.
朱正茂 《学语文》2011,(5):16-17
省级课题“中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于2002年立项,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持续不断地探索、研究。感悟式语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料。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该课题于2006年顺利结题,并于2007年获得安徽省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由于课题切合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感悟式教学模式。在感悟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17.
赵炜霞 《现代教学》2007,(12):42-43
学校教育应在各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凸显生命教育,应该义不容辞承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责任。体育、生命科学等学科贯彻生命教育,较多侧重生理和生物方面的关注;而语文学科则是从精神上、灵魂上关怀生命个体。下面我结合自己和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校语文教研组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涌现出不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诞生与推广,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成为一个存在普遍争议的热点话题。那么,现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有哪些?它们有没有普适性?其中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  相似文献   

19.
陈维贤 《学语文》2006,(6):23-24
一、中学语文教学呼唤考试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已经颁布,它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大大加快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但目前新课标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还有一定的阻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方法的变革难度较大。这与教师的思想观念、对新课标的认识、多年养成的教学习惯、适应能力等有极大的关系.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当前语文考试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即考试改革没能跟上。当前语文测试在能力考核、题型题量、内容及答案设计、作用发挥等存在的问题有目共睹,许多语文教师也都撰文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甚至挞伐。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造成语文教学的少、慢、差、废的关键症结之一是考试评价体系缺少科学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惟有特色鲜明,才有立足之地,才有发展潜力,中从转变教学的评价观念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如何拓宽就业渠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形成和强化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