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普类书籍课外阅读 要对课堂科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拓宽,应该重视科普类书籍的课外阅读.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所订的报刊和学生自有书籍,就是很好的资源,向学生推荐:例如《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走进科学》、《少年智力开发报》等.  相似文献   

2.
冯启廷 《学子》2016,(6):63
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与学生课外阅读有密切关系,课外阅读可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但现在的学生普遍在此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消遣性,缺乏科学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有必要投入一些心力来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学生们大多喜欢读故事类、漫画类书籍,而极少关注文学类、知识类书籍;学生们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读书计划,走马观花,看书不动笔、不用心,不能进  相似文献   

3.
正一、推荐阅读材料.挖掘多方资源1.要与生活密切相关。《寄小读者》《调皮的日子》《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书籍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书籍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书籍,感到十分亲切。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吴永龙 《贵州教育》2014,(15):35-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课外阅读势在必行. 通过对4所完小及3所校点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细致的谈话与采访,其中有12个班级学生285位、33位语文教师和13个村寨家长285位,采访谈话了6位学校领导,发现:学校、家庭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学生的图书来源不充足;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尚未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学生未能掌握读书的方法:孩子们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类型比较单一,且大部分是教辅类书籍.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思路: 课外阅读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教学必须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掌握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语素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课标》也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同时明确要求课外阅读总量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因此必须让学生有兴趣读书。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石红 《学语文》2012,(1):9-11
阅读是中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科普书刊和其它读物不少于150万字。新课标更加重视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探索和寻找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方式、新思路。笔者从多个层次对我所教班60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57份。  相似文献   

7.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观念、兴趣、方法、方式、资源、择书等方面做好向导。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教学工作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规定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涛文160篇。《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也指出:“图书馆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为实现上述目标,我校图书馆是这样开展课外阅读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无心读书.或者跟风阅读.只关注流行时尚类书籍,迷恋网络文学.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读书”风气很难形成。而一部分愿意读书的学生,也是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去阅读一些作文类学习辅导类书籍。尽管新课改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是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老师仍然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奢侈”的事情.课外阅读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教师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从课外阅读调查来看,要达到这一要求任务艰巨。现阶段,教师、家长对课外阅读采用“放羊”式,是出现课外阅读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正确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齐彦珍 《河北教育》2002,(12):41-42
一、以课本为依托,课内外联系,设计语文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材料。课本内容丰富,涉及范围甚广,但与学生的生活积累有一定的差距。如描写祖国秀美山河的文章《五彩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篇章《齐威王和田忌赛马》、《赤壁之战》、《飞夺泸定桥》……涉及天文地理知识的科普文章《只有一个地球》、《蝙蝠与雷达》、《新型玻璃》……都必须借助课外阅读获得的信息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以课本为…  相似文献   

13.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400万字,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00万字。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体系,课外阅读将不在是可有可无的个体行为,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认真抓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其指导显得犹为重要。一、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形成一流的课外阅读氛围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争取各有关方面的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少先队组织的协助外,还必须有学校图书室和学生家长的配合。图书室不仅是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可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有缺少阅读时间、缺少阅读书籍、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等。本文针对其原因从保证阅读时间、挖掘阅读资源、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四方面提出指导策略。我们要深化学生合作意识,激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学习资源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为145万字。"而倡导全民阅读先后三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学习资源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面对目前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资源还是明显处于薄弱状态。利用多媒体、微信、网络等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外阅读资源的积极性,创设了高效、广阔、互动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扩展学生自己的阅读面,要求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小学生阅读量的规定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必须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冯莉 《中国教师》2003,(6):26-27
丰富、健康的课外阅读对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高乃至人格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问题应引起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虽说近年来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但是,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笔者利用教材资源,从语言文字本身之美、文章思想内涵之美、课外阅读之美三方面出发,紧扣大纲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审美修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科普阅读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指导,情况更令人堪忧,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科晋刚读的障碍,帮助学生打开科普世界的大门,笔者认为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对提升学生科普阅读的兴趣很有帮助。本课是以科普阅读与科学课章讲行整合开展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必须与课堂阅读教学相结合。因此,布置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课前布置阅读。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相仿、相反或相关的内容,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一夜的工作》前,指导学生读有关介绍周总理的书籍、文章,使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