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文“写画”,但不是将画写成说明文,而是写成散文。这一大胆尝试——提供了宝贵的“写画”经验:①以“窗”作为景物变换的线索。文章从天上的圆月写到屋内的玫瑰,借“窗”过渡;精致的床放在“窗前”;小小的鸟架在“窗的一边”。全文凭窗换景。②以“爱”为指归,给静景以动态描写。熟睡中孩子享受到母亲许多动感的爱,这些想象难能可贵;但更奇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玫瑰花瓣悠悠地飘落在小苗旁”,“鸟妈妈用翅膀紧紧地裹着幼弱的孩子”——画面上陪衬物也让作者写活了,用来凸现主体事物。有“大动”的想象,也有“小动”的想象,所有“动”的想象都指向主题——爱。  相似文献   

2.
何以止殇     
此文出彩——对“文学低俗”作因果分析。文章前半部分写“果”,后半部分写“因”——两部分都能分别向纵深开掘:写“果”向纵深发展句是“若文学的俗到这一步就止了,那便也还不错”;写“因”向纵深开掘句是“那些自命清高的作者……却是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3.
危房     
村东的小学,原先是座家庙,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像一个在凄风冷雨中哆嗦的老人。老支书早就动员村民集资盖几间象样的教室。人们说:“小孩子上学,凑合点儿吗,又不是上大学。”老支书就瞪圆了眼:“凑合?你看看那房还能用吗?一下雨就漏,檩断了一半。娃娃们在家全是金蛋、银蛋。送到那儿就都成粪蛋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大环节。具体操作模式是:1.初读课文,理清顺序,把握内容,解决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2.细读课文,赏析文章精妙所在,感悟文章写作方法,解决“怎么写的”的问题;3.体会写作的意图,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乡村片段     
老支书从柱子家出来的时候觉得柱子媳妇还不如根儿媳妇,柱子媳妇一听要叫她去做人工流产就破口大骂,人家根儿媳妇还知道先喊个“大叔”再叫他“滚出去”呢。老支书好倒霉,明摆着的事,只有一个儿子还是个傻子,岂敢跟别家七狼八虎的主儿作对。老支书觉得遍中国地里不会有比他更窝囊的支书了。做工作四处受气,想辞职没人接替,不愿搞征粮罚款,最怕抓计划生育。这一次又是计划生育风声正紧的时候,村里没有儿子的人家偏要乱生一气,不生儿子誓不罢休。  相似文献   

6.
[技法点拨] “反差”写人,就是一方面写人的长处,另一方面写人的短处——这是针对某一个人来说的;或者是要写这个人的优点,而写那个人的缺点——这是针对两个人或几个人来说的。这样就形成了“反差”,通过反差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这种“反差”写人法,实际上就是运  相似文献   

7.
正亲爱的儿子:今天,你进门的时候情绪低落,眼角和嘴角有淤痕。我圆场说:“你这么大人了,还摔成这样。”其实,我知道你挨打了,而且吃了不小的亏。所以,我打开电脑写这封邮件——告诉你,男人这一生中有些架总是要打的。如果是十年前,我会告诉你“挨打要告家长,必要时告诉老师、报警和逃跑”。但是,  相似文献   

8.
校园幽默     
燕子 《小学生》2004,(11):15-15
说对了教师指着黑板上写着的“扑朔迷离”说:“韩为同学,你说说这句成语的意思。”韩为站起来,推了推架  相似文献   

9.
生活的出口     
此文用“三自”给标题中的“出口”定位,开启全文。前三段说“为么么”,此后回答“怎么样”——从三个侧面作答。但是,此文可将其主旨写得更集中点——从“怎么样”的三个侧面中选取一个侧面来写。文章主旨升格的途径是,将宽泛的论题窄做——或写“相信自己的力量”,或写“要做到顺境下的节制,逆境下的坚韧”,或写“依靠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写“下水文”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下水文”犹如架在通往学生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可以拉近作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距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教师写“下水文”是教师与学生主动亲近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为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移情”体验,即当学生真切  相似文献   

11.
碑文     
编者推荐:此文“一以贯之”——从写事到写景,再从写碑文到写感受,都贯穿“充实”“关爱”两个方面:思路十分清晰。看来,写“思想转变”的作文也不一定就必然是“大路货”——作者在碑文内容及其主人的选择上严格遵守了第一自然段的要求。但是,此文命题宜只就某一个方面进行续写,以使文章内容及其主旨更集中。  相似文献   

12.
要指导学生把一幅图或几幅图的内容准确生动地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表达出来,应按照看——想——说——写四个步骤进行。“看”是“想”“说”的前提,“说”是“写”的基础,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第八册第二课《颐和园》,是一篇看图学文。按一般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十七孔桥、湖心岛。长廊着重写它的“长”——“有一条长长的长廊,一眼望过去,好像没有尽头”。万寿山(佛香阁)着重写它的“高”——“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一大半在眼底了”。昆明湖着重写它的“绿”——“昆  相似文献   

14.
五星级森林     
编者推荐:此文用“称谓”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运”的“象”——蚕食自然。如果在写“曾孙:一星级”时,摆脱其“运”,转而写曾孙的“气”——养护自然——文章就提升了层面。标题后宜加上省略号,否则管不到后面的文字。  相似文献   

15.
郑华仙 《小学校长》2006,(6):18-18,9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导”在先,学生的“写”在后,这样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循着教师定下的框框写作,自己不动脑筋,教师怎么讲,他们就怎么写,因而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甚至出现雷同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这是先“导”后“写”的作文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6.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17.
扔飞机     
小琴有一架纸飞机,小花也有一架纸飞机,她们一起玩扔飞机。小琴的力气大,“呜——”的一下,飞机扔出去老远。小花的力气小,“呜——”的一下,飞机才扔出去一点点。咦,我怎么没有你扔得远?是我的飞机没有你的大吧?”小花问。“我们的飞机是一样大的呀!”小琴这样说着,可还是把自己的飞机给了小花,让她  相似文献   

18.
“快乐作文”教学是指渗透着“快乐教育”的作文教学。有人把它理解为在作文教学中搞些游戏 ,玩玩乐乐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快乐作文”教学有其更深广的内涵 ,它更多地体现在“审题——选材——表达——评讲——实践”等各个环节。“快乐作文”教学的核心是“你不会写 ,教你会写 ;你不喜欢写 ,让你喜欢写。”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快乐。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就快乐作文教学做粗浅的探讨。一、拥有“内容”学生怕作文一个根本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要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快乐。怎样使学生拥有“内容”呢 ?1…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阶段的习作中,记叙文毋庸置疑地占据了首要位置——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中年级的写人记事,抑或是高年级的想象性作文、扩写与缩写,皆需要学生们在记叙文体裁里会表达、会描写,“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记叙文的写法懵懵懂懂,那层“窗户纸”始终没能戳破,写出的作文总是令老师头痛不已——要么只有一点点长,要么千篇一律。为此,我给我的学生们总结了写好作文的“三板斧”——“多记”“多叙”“多文”。多记,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作文不及格常有小朋友问我:“什幺是‘专业作家’?”我笑道:“‘作文专业户’呗!”确实,我如今天天都要写“作文”,而且常常写“命题作文”——编辑部出题要我写。就连这篇文章,也是《中学生读写》杂志出了题目要我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