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河北省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400名40~59岁普通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场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40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04%),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提供了以下调查数据:1.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活动人数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0~59岁成年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有益健康的体育…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测量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间与黑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揭示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黑龙江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除强迫指标外,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对心理健康各指标作用较好.每次参加30~60min比30min以下和60min以上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作用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了解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大部分农民对体育健身工程持满意态度。有43.5%的农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散步、羽毛球、健身操等。大部分农民每周参加2次(含2次)以上的运动;每次锻炼的时间多在30-60min之间。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以个人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运动能力和消遣娱乐。  相似文献   

4.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 2 0所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男 3 2 9人 ,女 3 0 9人 )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 65 9份 ,回收 63 8份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高年级大学生比例 ,男生为 4100 ,女生为 3 700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下的比例 ,男生 3 700 ,女 3 400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男 2 2 00 ,女 2 90 0 。说明有 2 / 3的高年级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学生人数约占 1/ 3。同时 ,在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中 ,每…  相似文献   

6.
喻毅 《体育科技》2007,28(1):71-73
通过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普通教师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在1~2次,每次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min,选择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有:跑步、散步、足篮排三大球、游泳等。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充分时间;对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认识不足;体育知识欠缺,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没有体育活动空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等。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象:凤阳县城三所院校(安徽科技学院、凤阳师范学校、凤阳农技校)退休教职工350人。研究方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老年人体育活动状况调查结果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主要特征:体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选择确定的体育项目;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对活动评价良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均有明确的目的和确定的体育项目,他们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康、防治疾病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达到每周3次或3次以上有192人,每次30分钟以上有205人,达中等强度有210人,对活动评价达良好以上231人,由此分析得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老年人应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参加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有84%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2)强身建体、娱乐休闲是我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3)我省约有85.7%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每次活动30min以上的占64%;5)54.2%的学生周六周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6)没有时间和场地器材短缺等客观条件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北京市户籍居民健康自评的影响。研究表明:(1)参加体育锻炼对健康自评有正向影响,然而是否是体育人口与健康自评无显著关系。(2)拆分体育人口的3个要素后发现,体育锻炼的频度对健康自评具有显著作用,从每周锻炼1~2次起,直至增加到每天锻炼2次,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每周不足1次的居民,且每天锻炼2次的居民健康自评最好;每次锻炼的时间为0.5~1 h、1~1.5 h的居民健康自评均显著高于0.5 h以下居民,而1.5 h以上锻炼时间的居民与0.5 h以下居民无显著差异;锻炼的主观自评强度与健康自评结果呈负向关系。结果提示,保持每周不少于1~2次的多次锻炼,且每次控制在0.5~1.5 h的小强度锻炼更有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周锻炼在3天以上的学生占36.91%,每周锻炼1-2天的学生占36.24%,每周锻炼1天以下的学生占16.97%;且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活动场所器材缺乏,锻炼项目少,缺乏指导和锻炼意志以及学习任务重是制约他们有效从事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格量表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测题对辽宁省7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格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研究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格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认为,人格特征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和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具有明显影响,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改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每周体育运动参与次数超过5次以上的同学其各项得分高于从不运动的学生,与每周参加1~2次和每周3次以上但每次不足30min学生相似,说明适当体育锻炼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但是过度运动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健康收益.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科教司、北京体育大学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调查组对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此项调查于1997年1月至10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共获得原始数据5.7万个,处理数据800万个,生成报表2800份。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人口的总数约为31.4%,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体育人口却不足三分之一。何谓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如何界定?一般确定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小学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赵卫民 《体育科学》2002,22(3):32-33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陕西省20所小学、24所中学的254名中小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及制约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0%的学校每周安排1次体育课,近50%的学校每周安排1次课外体育活动,30%的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达不到1h,体育教师对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数是无组织、无管理。建议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函数方程推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收集整理国内外与体育人口推导有关的数据资料,建立函数方程并求解,推导、分析,得出的中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20min以上,身体活动的RPE中等程度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特征调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高年级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 ,目前高年级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量少 ,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 ,校园为主要的活动场所 ,每周活动次数 1~ 2次为主 ,每次活动时间 6 0 min以上 ,以中等活动负荷为主 ,呈多元化的活动目的动机 ,活动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以健身与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以参与性体育消费和实物性体育消费为主要类型,以每周活动3次,每次活动时间30-60min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以门票价格在5-10元的场所消费为主,但不同群体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十所城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高涨的,锻炼动机明确.但活动项目较单一;选择锻炼场所时以就近就地为原则,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呈自发、松散、无序的状态;从事体育锻炼的年限以5-8年最多,每次活动时间以15分钟、15-30分钟的人居多.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繁荣残疾人体育事业及推动残痰人参与正常社会体育活动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大众的多元化体育价值取向,研究体育活动参与度对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助于树立良好体育价值观的体育活动参与度为每周3~4次,每次1 h左右.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应大力普及体育知识,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价值观,尽最大努力调动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王国琴 《体育世界》2007,(10):60-61
通过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自主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7成以上学生每周参与自主锻炼次数在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一小时以上的男女生比例较低,与同学朋友一起锻炼为主要锻炼形式,体育社团形式参与率较低,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