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小说人名浅探山东邹城孙治学对于姓名,国人自古就颇为重视。这自然影响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古典文学大师曹雪芹对《红楼梦》的人物名字就煞费苦心,甄士隐、贾雨村、元迎探惜,诸如此类的名字都颇具深义。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继承了中国文学重视人物命名这一...  相似文献   

2.
谢富强 《考试周刊》2014,(91):43-43
人教实验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有古诗70首,其中课外阅读古诗50首,占总数的71.4%。古诗文教学应"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农村学校的古诗教学,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习惯、诵读能力和阅读赏析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4.
古诗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不同于其它文体教学的特殊作用,优秀的古诗不但情理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不仅可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能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体验、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古诗中的字音字意与现代文差异甚远,古诗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这些都为古诗教学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5.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是我国古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既有文学陶冶功能,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如何使小语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6.
“古诗开放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的古诗课堂教学相对的 ,以开放为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多媒体为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生态环境资源 ,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教学目标开放古诗教学目标是指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它包括各年段 ,每课时的目标。但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祖国古代社会的习俗、风情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 ,接触某些历史阶段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及古代文化艺术 ,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等 ,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7.
巴尔虎人在东北地区居住了近300年,他们在东北各驻防地也留下了许多与巴尔虎人有关的地名。探讨东北地区巴尔虎地名的形成和追溯巴尔虎人在东北地区的历史足迹,对研究巴尔虎人的迁徙史和文化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丽 《考试周刊》2013,(98):45-45
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因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学习古诗的目的是让学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相似文献   

9.
李静 《考试周刊》2013,(88):53-53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部分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古诗。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如何实施古诗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能力。作者认为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学习方法。然后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反复运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运用古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古诗教学不能局限在学生会背诵、能说出诗的意思层面上,而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诗的画面,多加指导,让学生在指导过程中自主理解诗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学会反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古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诗是生命的歌。古诗是古代诗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感受,情趣志向等糅和在一起,用智慧浇灌出来的心灵之花,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古诗的阅读与欣赏本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课堂教学中却仍将古诗当作一块硕大的面包在逐小块逐小块地分而食之,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潜在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的情趣也荡然无存。古诗教学呼唤推翻以精确化为表征的化霸权和教学模式,渴望容忍适度的模糊性,回归学欣赏、阅读理解的固有真义。容忍古诗教学的适度模糊主要基于古诗有如下属性:  相似文献   

13.
诗词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采用音译,难以引起读者的联想;采用意译,又不能保留意象。服务于教学的英译的中国诗词应该按照钱钟书先生“诱”的策略,引诱大家去认识,去爱好中国古典诗词,在翻译时尽可能减少沟通中的障碍,配合英语文学的规范,满足其文化需求和预期。对于在诗词中容易引起读者疏离感的地名,尽可能的化解掉,把译出诗词的意象作为先期目标,同时增加注释满足英语读者通过诗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名、地名是一种符号。有了这种符号,人类进行生产、交际等社会活动,就很方便。因此,人名、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必然的产物。如果对某个民族或国家的人名、地名略加探讨,找出它们的来源,这对于了解该民族或国家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政治演变、经济发展、文化概况、社会情势,以及语言源流,等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究某地区地名,可以深入了解其自然特点和文化特征。阳江江城地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和汉语方言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赵杰 《滁州学院学报》2001,3(1):17-18,10
文章认为《古诗十九首》虽然是不同作者所作,但它们是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如长于抒情、有相同的题材、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其调等。  相似文献   

17.
古诗中的地名本来只是一个符号, 但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管是虚拟还是实指,地名都包含了深致委婉的内客,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名和地名作为应用翻译中的基本翻译单位,一部分可以从字典或网络上找到现成翻译,这些翻译遵循一定的规律,也蕴含一些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方法也可以进行引申,应用于部分未收录的人名地名翻译。但在一些特殊语境下,人名地名翻译还需要考虑其内涵和隐含意义,依据美学和语用等值效果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五言诗的代表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对后代诗歌创作很有影响。这十九首诗,语言工整,精炼。无论用字、遣词、造句,都可以看出作者在语言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独具匠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迭字的运用。这些诗在迭宇运用上显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任何发展、创新,离不开继承。它的作者特别善于向民间文学学习,它的经验告诉我们:吸取民歌中的营养,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若干人名地名读音辨正一次上历史课,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谁围困在平城白登?”然后指名让一位学生回答。“冒顿单于”。立即引起轰堂大笑。同学们为什么要笑呢?因为他把这四个字中的三个音就发错了。应该是:“mòdùch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