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才场效应张开诚人才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才的成长、人才作用的发挥都在社会中发生,或者说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所以,人类作为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特殊“纽结”,就与周围的人们发生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场”,我们称之为“人才场”。作...  相似文献   

2.
向晶 《现代语文》2007,(1):55-56,73
自公元前3500年,定居民与游牧民为争夺生存空间展开争斗时起,人类走过的每一步后面留下的都是血色的足迹,“战争”成了人类历史的代名词。《水乳大地》和《西藏战争》分别描述了20世纪初发生在西藏的一场战争,它们存在很多的相似点,然而,战争所取得的结果却迥然不同,作者以此从正反两个角度使结局引起人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江户时代日本与世界的交汇点张敬秀(内蒙古大学)世界历史滚动机制,将“历史场”(作者已在专文中论及)效应越来越放大,“涨落”随机事件在共振波峰和波谷时效应尤其明显.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历史场效应焦距浓编到了日本,以图示之:从日看出,欧美列强势力从...  相似文献   

4.
“非典”突袭,使我们的国家,使整个世界投入到了一场人类同病毒的战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全国人民都已动员起来,同“非典”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战斗在最前线的是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这些在我们平常看来十分平凡的医护人员,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一下子成了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屈辱的战争。我们不应该忘记;和平的阳光。我们更应该珍惜。解读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世界应早日铸剑为犁……本单元选文以叙事类文章为主。有新闻、小说、通讯、书信等文体。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作者既有“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也有“激扬文字”的中外著名作家。学习本单元,要求:1.把握课文内容;2.评价人物形象;3.品味特色语言;4.体验特定情景与人物心情。  相似文献   

6.
佚名 《少年读者》2008,(6):I0002-I0003
人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战争的历史。然而在每一场战争中都隐藏着非凡的智慧,这些智慧又都表现在各种各样的有趣战术上。  相似文献   

7.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华民族在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的同时.急需育出世界顶级创新人才和高级技工。因为“杰出人才的创造性智慧.可能影响一个产业.一个国家.甚至开辟人类的未来。个人杰出创造性的发挥可能超过一个政府.一只军队.一场战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在华夏大地上,项羽与刘邦展开了一场长达五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这场战争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因此,正确总结这场战争胜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一、战前的态势与战争的性质当时的政治形势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反秦农民大起义刚刚失败,秦王子婴已向刘邦投降,秦朝已彻底灭亡.而一些势力较强的政治、军事集团乘秦灭亡之机,纷纷复辟或自立为三,成为各霸一方的割据势力.在割据群雄中,力量最强的要数项羽.他拥兵四十万,号称八十万,至九郡,以彭城为都城.刘邦的力量也较强,有军…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战争形影不离.有瑞典学者作过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00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难怪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说:“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战争不仅是一种攻城略地、生死拼杀的暴力行为,而且也与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宗教生活以及社会心态的文化现象有关.我们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战争文化的变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2011,(6):24-26
虽然不能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的历史,但战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确实举足轻重。要想了解中国的战争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是绝对要去的。大家快随豆豆、龙龙和小柯一起去军事的历史中邀游吧。  相似文献   

11.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的战争中,交战双方动员总兵力达1.1亿人,造成了约1亿3百万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1.3亿。  相似文献   

13.
周如俊 《吉林教育》2005,(12):18-20
我们知道,物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场”的概念,有重力场、电场、磁场,这些“场”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位置能,即“势能”,把这种场也称之为“势场”。“场”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奥妙之处在于物质之间无须接触就可以通过“场”的作用、将力和能量传递过去,从而在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情况下物质实现了相互问的力和能量的传递,打破了“眼见为实”的思维定势。这就是物理学中“势能效应”。同样学校也存在着一种“场势效应”,即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校园文化和环境、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舆论氛围等形成的“学校文化环境场效应”,它是学校的一种气势,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校园心理现象,是一种学校精神、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庆典的焰火还没有消散,美国侵朝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既履行“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义务,又实行“保家卫国”的神圣爱国职责;我们投入又一场新的战斗。建国最初几年的历史,是从战争到战争的历史。但后面一场战争,在性质上已不同于国内战争,它是支援被侵略者反对侵略者的国际性战争。国内的收拾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医治战火留下的创伤,积极恢复国民经济等工作,都是结合“抗美援朝”口号切实进行。因此,国内人民首先关注的还是前线的消息。后  相似文献   

15.
战争与人类历史如影随形,或者说,战争是人类文明无法摆脱的梦魇。所以,有关战争的内容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新课程还设有专门的选修模块“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场论”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同时,它也广泛地被社会科学各领域所借用。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亦同样真实地存在着一个“教学场”。它由共融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介和情境四要素构成。“教学场”不是一个单一场,而是一个复合场。其主要子场有四个,即“知识场”、“思雏场”、“情感场”、“心理场”。场的存在必然产生场效应,“教学场”的场效应的特征为:共时(境)性、整体性和自律性。教学活动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那么,认识“教学场”是一名教师对教学活动“科学性”的把握,而运用“教学场”则是对教学活动“艺术性”的驾驭。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历史上,爱与恨、生与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个人话题。在国家层面,战争与和平似乎也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历史上,欧洲是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也是对战争的惨烈感受最深刻的地区之一,因而这里有着丰富的战争文化反思。对一战,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春秋无义战”,只是新老强权之间一场“竞于力气”的战争;对二战,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便有了一种大是大非的分野,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战后思索。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是与对文明、文化和人性的深层思索相联系的。以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例,从表层看,它以种族优越感为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41-1945年在广袤的苏联平原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争——苏德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可以说都是以倾国之力,动用了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能够动用的战争手段,其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前战争双方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亲密期。  相似文献   

20.
李达滨 《中文自修》2006,(7):126-127
据粗略统计,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小小蚊子曾一次又一次夺去了数以千万计的鲜活的生命,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场战争的胜负、一项工程的进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