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与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要阐述其关系就必须系统地阐明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而音乐教育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本文不可能涉及这样广的范围,仅以音乐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作为切入点,围绕着普通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核心问题,谈—谈想法。  相似文献   

2.
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又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两者均使得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必要和可能。在音乐教育中实施乐舞融合教学,这是遵循艺术自身规律的必然选择。在音乐课中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融合教学,它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思想与情感表达的产物,音乐承载着文化发展的进程,音乐与多种人文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人类文化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不同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在不断加强,这既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而音乐教育对于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审美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初中教育中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初中音乐跨学科教育研究能够将音乐教育与其它人文学科有效的关联起来,为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审美能力提升构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国防音乐教育概念的提出,从国防音乐教育实施的目的、内容、手段三方面分析论证了国防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从而使国防教育通过国防音乐教育这一音乐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育学原理、系统论与协同学理论,音乐教育与国防教育之间有着一定联系.从其目的一致性、内容交融性和功能互补性三方面对音乐教育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契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永利 《考试周刊》2012,(36):185-185
音乐是一门魅力无穷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音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音乐教育的技术现代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和深入,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艺术是在互动中产生与发展的,从古至今,每一次科学的进步都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步伐,推动着艺术的完善与发展,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多彩的MIDI音乐正是科学的进步带给我们的丰硕成果。21世纪的今天,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它正在作为一种高效的多媒体应用平台,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音乐艺术与音乐教育领域中更是不断拓展着它的应用空间,影响着传统的音乐教学、音乐生产、音乐创作  相似文献   

8.
陈梅 《甘肃教育》2005,(3):60-61
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根据音乐教育的性质、目标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将音乐课程内容整合为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四个领域:①感受与鉴赏;②表现;③创造;④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课程标准》还明确表述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育的几个领域之间的综合,即把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以及音乐教育的各个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与其他姊妹艺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陈美华 《儿童音乐》2013,(11):56-58,61
如同水和空气,音乐渗透在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构成人类和谐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元素之一的音乐艺术,它不仅创造了美,更以自身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人、感染着人、塑造着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应该、不急于、也不可能向专业方向发展。她的重要任务是在课内外音乐教育中,给孩子营造美的氛围,沐浴美的熏陶,进行美的导引。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决不能放松和降低音乐教育的标准。因此,我们每个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都需精心打磨自己的课堂,让音乐美的精彩在40分钟内尽情绽放,让每一个孩子饶有兴趣地完成真善美的心灵体操。  相似文献   

10.
音乐记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它表明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思考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把音乐视为单纯的技术,而是把它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普及与推广,现今,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着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各个方面。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于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效率和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就必须正确处理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和新兴计算机音乐技术的相互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大众音乐文化的蓬勃兴起,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大众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而躲进自我欣赏的"象牙塔",两者相互融汇,互相促进。音乐教育在大众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传授知识、培训技能、正确引领、提升水平等职责与任务,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大众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类音乐资源,调整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大众积极健康的音乐欣赏心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的音乐修养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自古以来即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发挥着审美和教化双重功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21世纪,人类更需要音乐艺术的美感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育后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着音乐教育先天不足、音乐修养后天失调现象,它严重妨碍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切实落实当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有必要改进当前大学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选修课的主导作用和音乐课外活动的补充作用,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达到促进和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脑功能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日渐引起神经科学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学习和训练对人的影响不止于情感,它对脑的发育、认知发展确有一种积极效应。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解密大脑"黑匣",而且还能深化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使音乐教育在更加广义的人类发展和人类潜能开发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15.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普教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音乐教育的总要求。它规定了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所能达到的学业范围以及认知、情感、技能水平。在国民音乐教育诸要素中,音乐教育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决定了音乐教学的教材与教法,还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方向和实际效果。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界对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许多同志对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较多,而对它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时代的产物,它将音乐价值、音乐社会公用等方面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研究。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目前停留在理论的阐释阶段,它与教育实践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其音乐哲学审美,来探索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在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基础上,实现音乐哲学教育从理论到行为的转型。主要涉及到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文化哲学、实践哲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人类文化瑰宝中的明珠,是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进行的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担负着独特的美育任务,具有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文化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而且能为学生打开了解世界、观察社会、理解生活的新渠道和新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教育同其他教育既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18.
张洁 《考试周刊》2012,(20):12-12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总结出德国音乐文化对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并从德国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的关系中,得出发展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启示,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相联系,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  相似文献   

20.
高师音乐与基础音乐两种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者之间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高师音乐与基础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的差距,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