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元管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社区管理采取行政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在社区中处于管理主体地位.随着社区需求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功能的社会化和网络化趋势的加强,传统社区管理模式依托的社会基础和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呼唤着适应新社会环境的社区管理模式.我国各地在社区管理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沈阳、上海、江汉三种具有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都具有一些制度上的创新,较传统的社区管理有一定的优点,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结合各地城市治理的不同特点,在我国实行社区多元管理模式应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城市社区管理也产生了多种管理模式.本文以目前各种社区管理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社区管理中的一元管理模式和二元管理模式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来对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探索,并探讨新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即多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实践中,各地摸索形成了"上海模式"、"沈阳模式"、"江汉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其中"沈阳模式"被看做是社区自治型治理的代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暴露出"村改居"、"城中村"、"城市郊区"等社区管理新问题,因此社区管理的"沈阳模式"需要在社区管理的体制、主体和相关资源方面做出调整,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也是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新生事物,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这一管理模式在理论上的不断完善,以及在实践中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夏建中 《红领巾》2005,(4):17-21
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居委会层次上的社区建设已经告一段落,实际上,这项重要的改革正在进入第二个阶段,即街道层次上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建立.在对北京市LG社区进行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对街道层次上的社区建设内容进行描述可知,该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是对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深化,是对“街居制“全面改革的第二步.它代表了基层民主管理扩大的趋势,体现了社会管理中的治理理念,更加与发达国家城市管理体制接轨,体现了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社区是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社会构成的基础,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因此,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是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就宿州市来说,目前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弊端,严重地不适应现代城市社区发展的要求。本文在综合目前我国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社区管理模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宿州市社区发展的自身特点,对重构宿州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路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市城市社区管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社区管理的矛盾和问题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该文对唐山市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管理创新必须走法治化道路。现有规范城市社区管理的文本规则包括宪法、法律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法治框架体系完整,层级清晰,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且相似性较高,亟待补充和完善。大连市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居委会和市场主导型的物业管理两种,二者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但与法治化趋向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当下,大连市需要在进一步完善地方性立法的同时,通过推广社会主导型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更好地平衡和消解政府权力和居民权利的冲突,进而促进大连城市社区管理及创新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试析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由纵向单一型的链式结构变为纵横交错的网络型结构,社会功能、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社会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日益趋于多元化。社区作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基础单元,时代呼唤着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社区管理原则要求,对我国社区管理现状进行了“症结”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以期对我国新型社区管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5,(4):42-45
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整体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自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街道办事处也遇到许多现实难题,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安徽省一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对街道体制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撤销街道"、"再造街道"和"不设街道"三种模式,进一步推动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村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了顺利实现村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必须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社区管理,促进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城市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的行政型逐步向新型的合作型社区和自治型社区的发展,其基本过程是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也是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历史变迁和路径选择,并结合有关实践经验,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社区应采取的模式和理论依据,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社区学院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为社区学院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城市社区的兴起为社区学院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是社区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新型城市社区和统筹域乡社区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在覆盖范围、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供给不平衡、供需结构矛盾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需突出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定位。加强社区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大社区服务资金投入.明晰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职能分工。以完善河北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共同组成了当下中国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城市社区自治的实践是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外在影响和城市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内在推动下运行的。但相比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蓬勃实践,城市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运行基础。基于不同的内在机制与外在条件,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发展遵循着自身内在的逻辑。改革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培养良好的社区环境,发育和壮大自治组织,丰富社区公共生活是促进城市社区民主自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社区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发展社区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辅助社会管理、传承先进文化、提升个人素质、拓展电大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邯郸在实践中将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地方文化活动作为开展社区教育的有效载体,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系统发展社区教育组织,这些做法或许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在借鉴其它地区全民健身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南阳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南阳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开展的因素,并结合南阳市的资源和社会环境,提出了南阳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开展的资金,指导员,日常管理和对外宣传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条件、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主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进城打工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性、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其基本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弱势群体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长期、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罗鹏 《大连大学学报》2012,(1):91-94,120
中小企业是大连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安置就业和稳定社会的主要力量。但在管理体制、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它以融资协作平台、公共技术协作平台、信息化建设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市场开拓服务平台、法律援助平台等6大服务协作平台为核心,为大连市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就是要缩减政府管辖的事务范围,更多更好地依靠社会自治和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改革以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和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改变双重管理体制,形成新的制度安排,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利益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