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金涛 《新闻前哨》2004,(5):69-70
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1948年提出一个经典论点:要描述一个传播行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回答: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就是现在所说的“5个W”模式。 这个模式从传播的各个环节解释、说明多方面的问题。研究“谁”就是研究对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说什么”,就是内容分析,研究传播什么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研究“渠  相似文献   

2.
湖南卫视打造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五季以来,在呈现效果上始终保持着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的态势,节目也成为国内媒体平台“本土化”改造国外优质IP节目的成功范例。本文将以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为理论基点,旨在从“5W”模式中的5个维度分析传播视角下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并以《爸爸去哪儿》系列为作品范例,解析“5W”模式在真人秀节目中的传播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可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4.
积极传播与电视节目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本身是一种传播,是大众传播.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分别是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获得什么效果),其中,获得什么效果联系着传播的目的.传播到底有什么目的?这个问题在电视从业者看来并不构成问题,然而越是基本的传播诉求,越是在我们的传播实践中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室)作为高校各类信息的“集散中心”,其任务不仅在于档案材料的管理,更在于档案信息的有效传播,即档案信息流通过程的实现:“固化”的档案材料转化为“活化”的档案信息后流向档案受众。在处于网络环境下与信息“爆炸”的社会中,高校档案部门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发展自己,有效地传播有价值的各类信息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如我们所知,在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就提出了传播学上具有奠基意义的“五W”传播模式,即:W ho Says,W hatIn,W hich C hannel,To W hom,W ith W hat Effect,并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项内容: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6.
向宁  向志强 《今传媒》2015,(4):42-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人际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新媒体的高度信息扩散和多向互动特点给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搭建了一条民间通道.本文通过对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的回顾,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事件的始末,以拉斯韦尔的5W(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模式为框架,并且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对《穹顶之下》走红进行解读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针对刘建明教授在《现代传播》2011年第10期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家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本文认为,自拉斯韦尔以降,为传播学界所公认的基本原理并非只是提出些蛛丝马迹般的思想碎片,大多数原理都有其较为成熟、自成体系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框架,有些假说还要有严格的实证检验作为支撑.传播学研究自然不能唯经验主义马首是瞻,但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理论高度的追求却一直是传播学科的内在要求.刘建明教授总结的张闻天的“七个W模式”是一个有价值的新发现,但文章提出的中共宣传家对于传播学主要原理的开创与独占,与传播思想史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大出入.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家不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除提出著名的5W传播模式外,还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大众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拉斯韦尔的这一理论经过其他学者的不断完善,如今已被传播学界奉为经典、广为引用。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下半年以来,蓝翔技校时常成为我国热点新闻的话题,网络上兴起的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结尾的各种段子迅速走红。本文根据四类"蓝翔体"的造句形式,依照传播学中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渠道等方面对"蓝翔体"的走红作出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一文中提出了传播学的"5W模式".据此,引申出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控制分析(谁),内容分析(说什么),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分析(对谁),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教授最近撰文谈“人工智能正在怎样颠覆传媒业”.以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例,他发现五个传播链条里,除受众之外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被颠覆.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学研究“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在他看来,“一个学科只有不断有新问题提出才有存在必要和发展可能.而新闻传播学正是这样一个面临全新问题挑战的学科,这也是新闻传播学的未来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和反馈的行为的总称。目前,在传播学领域中,对传播过程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中传播学先驱之一的拉斯韦尔的“五W”理论是研究传播过程的较为经典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播学最基本的研究模式,拉斯韦尔模式对传播学发展影响巨大,但因其中存在种种缺陷而导致了传播学领域研究的偏向,国内相关研究至今仍受缚于其中.主要问题在于,传播学领域内的研究者并没有完全厘清5W模式建构的合理性与剥离隐藏在其中的时代烙印.研究是知识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建构,研究者必须以理性原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美妍 《今传媒》2023,(4):147-150
“青年大学习”作为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的一项行动,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组织在“大思政”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为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政工作与宣传工作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青年大学习”行动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本文以传播学中的经典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为框架,从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五个维度,探究“青年大学习”行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新矩阵,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优化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微信是在信息传播模式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期崛起的一颗红星,从最初的语音聊天工具慢慢变身为多元化的沟通软件。微信通过不断的升级改版在近几年瞬间成为信息聊天软件的巨头。本文主要通过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结合微信近几年的功能升级、广告模式和传播特征,从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四个角度探讨微信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文娟 《东南传播》2014,(9):119-121
韩剧与"韩流"在国内风靡了二十年,本年度著名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一改往常韩剧"车祸、癌症、治不好"的模式,再一次刷新了韩剧在国内传播的收视。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五W"传播模式,同时也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文章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来自星星的你》的传播特色进行分析,如受众心理、多媒介整合传播、内容特色与效果等,试图找出《来自星星的》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晨报》是运城日报社主办的都市类报纸,是承载河东文化的主要平台;《黄河晨报》副刊是刊登河东文化的主要版面,对传播河东文化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黄河晨报》河东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河东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期促进河东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由此形成了传播学研究历史上著名的"5w"模式.这一基本模式向人们揭示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要素,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同时,这一模式也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在这五大领域中,效果研究尤其为研究者所重视,成为统领传播学研究的重镇.在以美国为首的实证学派研究中,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尤其重视,这一方面源于美国独特的选举政治,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媒介集团等对效果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曾把传播过程概括为五个“W”,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传播内容)、对谁说(受众)、通过什么媒介(传播媒介)、产生什么效果(效果)的五大环节。关注传播效果的美国经验学派的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效果的最终达成往往是传播过程中五大环节的共同作用,才能造就最佳传播效果。回顾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形象传播的瓶颈,不外乎在这五大环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福建海峡电视台《华闻报道》栏目的对外新闻实践,结合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模式理论,来分析对外新闻栏目提升传播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重建传播者形象,加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改善传播技巧。希望能为中国媒体提升对外传播效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