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有文字可考的外交活动,至迟可以追溯到商代。但由于文献不足征,故其时的外交礼仪,今天我们已无法究其详。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外交礼仪当数西周人制定的聘礼。聘礼于五礼中属宾礼,主要实行于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因此,它多少又具有外交的性质。除了“归时事”①“修旧好”②之外,诸侯有事需向别国通报或与他国商讨,往往通过聘礼的形式来实现。如新君即位,则派大臣出聘各国,以“通嗣君”③。而别国得知消息,“小国朝之,大国聘之”④,此即所谓“聘立君”⑤。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王即位,派公子季扎出聘诸俟…  相似文献   

2.
礼仪不良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伍泥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礼仪不良@约翰·洛克~~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及礼仪在不断地改变。许多年前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现在人们却可以接受了。反之,过去认为是非常礼貌的做法,现在却为人们所嘲笑。例如:四百多年前,一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花园中散步,忽然看见几步以外有一小滩水,便停住了脚。她身旁的一位著名的绅士立刻脱下自己的斗篷,盖在那一小滩水上,伊丽莎白笑着从斗篷上走过。在那时,绅士的这一举动是非常礼貌的,但请你设想,现在你为你的上级做这样的事情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论呢?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习俗。例如:在中国,一个客人从来不把茶水喝完,总要留下一点,说明他已经喝够了。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客人总要把主人为他准  相似文献   

4.
礼仪在变迁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礼仪的时代而感到今非昔比。比如,18世纪的英国就因彬彬有礼的社交礼仪而著称于世。我们怀着留恋的心情回忆那柔和的烛光、那精巧完美的礼节以及那吻手礼,而对于今天动辄生死决斗、绅士们在桌子下边烂醉如泥的残酷现实颇感目不忍睹。礼仪在变迁。今天,爱干净被视作懂礼貌。的确,我们花去无数金钱制造种种产品来保证我们“干干净净”。但在18世纪却恰恰相反;大多数医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在和海外生活数年的旧友王先生、苏女士等共进西餐时,交谈中说起有关西餐礼仪方面的事,自知实在寡闻,只好听王先生侃侃而谈。王先生说,在海外吃西餐,进得餐厅,不论与老板关系如何密切,也要等服务人员来引导方能入座。这是礼节,不要自己找座位。宾客入座,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让女士由左后手进入,稍候男士将椅子放正,女士从容坐下。男士通常要坐在对面,不可以两人并坐。女士坐下,尔后摘下手套放在提包内,再将手提包挂在椅背上。苏女士微笑着说:“享受一次难忘的美食,大致需要讲究4M,即是:精美的菜单(MENU),轻松…  相似文献   

6.
犹如中国的春节,有祭祀祖先和拜年的各种礼仪一样,西方的圣诞节也有其约定俗成的礼仪和程序。 圣诞节的礼仪可分宗教礼仪和世俗礼仪两种。  相似文献   

7.
朱虹 《世界文化》2011,(10):4-7
随着国际格局均衡化趋势不断演进,世界发展模式多样化成为现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被称为“第四维度”的国际文化最具有流动性,因此也成为最为深刻的世界变动因素之一。外交方式正在逐步多元化,时刻处于“在线式”。中国正在努力开拓公共外交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们每年要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祭祀黄帝陵的礼仪活动。这种礼仪与祭祀神灵的宗教礼仪不同,它表达的是后人对于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表达人们对于认识把握了“道”的有道之士的景仰之情。其特点在于,它并不是崇拜神灵的仪式,而只是人们崇敬“道”的表现,它应该属于我国古代以来形成的“敬道”礼仪。祈祷、祷告、赞颂、参拜、献香、跪拜、磕头等,都是宗教信仰活动的特定礼仪方式。关于向神灵进行祈祷或祷告,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者,总的态度是,既不从事,也不支持。即使举行祭祀活动时,也不进行祈祷或祷告等活动。儒…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是非常讲究结婚服饰礼仪的。朝鲜新娘不但要穿质地最好、款式最新的的红裙子,而且必须戴一顶用各种鲜花缀成的花冠。所以,朝鲜人称新娘为“花冠新娘”。印度新娘在茉莉花和玫瑰花水中洗浴之后,全身要擦上姜黄粉,额心要点上鲜红的吉祥点,眼睛及眉毛要用颜料细心描绘,然后戴上镶有宝石的鼻环和耳环。她们还应将秀发梳成一条大辫子,插上金盏花和茉莉花,手臂涂上檀香膏,并在两臂各戴上二十一只手镯。最后,披上五彩缤纷的“沙丽”。日本人则把新娘叫做“花嫁”。在结婚那天,除了须穿上一件华美的和服、手执一把折扇外…  相似文献   

10.
俞水生 《寻根》2014,(4):21-23
<正>盥洗,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要做的功课。其实,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这说明古人已有早起盥洗、漱口的卫生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身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礼仪.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和举行典礼的形式、程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重视。历史发展到现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大潮.它更是推陈出新并被赋以崭新的内容和意义.极具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的礼仪服务这一新兴  相似文献   

12.
张崇琛 《寻根》2012,(3):16-20
作为孔门看家本领的中庸之道 谓中庸之道为孔门的看家本领,其说来自宋代的大理学家程颐。程颐在为《中庸》第一章所作的“提示”中说:  相似文献   

13.
质子制度是两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从外交层面看,可以将其理解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质外交。人质外交古已有之,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昭示信义,多交换王子以为质。不光诸侯之间,连周王室也发生过"周郑交质"的事件,人质外交到战国时仍很盛行。说到底,外交是为政治、军事服务的,因此,"人质外交可以说是奉使外交的特例,是为完成某种特殊使命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贾继东:《楚国人质外交小议》,《中华  相似文献   

14.
宋育仁曾于1894年被清延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出使期间,他认真考察、研究外国政教和社会风俗,对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他提出的处理近代外交关系的一些准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均有其运作规律。用老子的话说,这个规律就是“道”;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就是“艺术”。做领导工作者有“领导艺术”,做管理工作者有“管理艺术”,做外交工作者有“外交艺术”……天下事情,莫不如此。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运动规律,才可以形成某行当特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各国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及发展道路、制度体制、经济社会模式及其成果的有效外交方式。在增强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占据国际道义的制高点,增强战略优势等方面,文化外交至关重要。前不久,法国外交部长法比乌斯和文化与新闻部长菲利佩蒂在《费加罗报》发表了题为《我们对于21  相似文献   

17.
在烽火四起、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尔虞我诈,信誉难立。各国出于求援、求和、联盟等政治军事行动的需要,常常把太子、公子或卿大夫送到他国做人质,以作为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的信誉担保和风险抵押,这其实就是把一种特殊的贽、特殊的礼物送给盟国做抵...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宫中的閤门,关乎朝会、朝见、请辞等重大政治活动,文章从閤门之设与入閤礼仪的内容入手,探讨了这种制度的演变与唐代政治的关系,揭示出唐代朝对仪式有正殿向便殿转移的趋势。正殿与便殿均有閤门之设,便殿的奏对大权为宰相与閤门使所把持,入门时须验鱼袋,入閤后还有"索扇"这一程序。唐代中后期设置了閤门使,主要由宦官担任,逐渐侵夺了本属于中书通事舍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媒介——书信已经逐渐被电话和互联网所取代。但是个人认为,即便科技再进步,通讯再先进,依然达不到书信所带给我们那种持久、丰富、温暖的感觉。而且写信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些难以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以文字的叙述流露出来;写信可以接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即使相距千里,接到信后,字里行间的关怀之情,会令人感觉对方近在眼前;写信还能给人以一份平和的心情和  相似文献   

20.
诸山 《寻根》2010,(2):20-23
<正>一、良缘从"私下相看"开始与汉族主体相同,赣南客家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原则,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仍有一定自主权。男女两家经媒人牵线搭桥之后,就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等了解对方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如双方家庭都认为大体满意,媒人就会巧妙安排,采用进城赶集或途中"巧遇"等方式,使男女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