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有一家国际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次名为“最受你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美国13所高中的1005名学生,日本巧所高中的1 303名学生,中国内地22所高中的1 2201名学生。美国学生最尊敬的人物抖溶第一的是父亲,第二名是乔丹,第三名是母亲。日本学生最尊敬的人排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的是坂本龙马(倒幕维新志士沁中国学生没有一人将父母列入受自己尊敬的人物前十名。埃菲社从北京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他们批评西方国家的家庭缺乏亲情,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最近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在中国,不少父母力图通过他们的孩子来实现自己末能实现的理想。他们望子成龙,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过所有的同学,成为佼佼者。然而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以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心。个别孩子由于不堪巨大的学习压力而被迫走上了绝路。这种教育制度把孩子当大人对待,完全剥夺了对他们今后成长必不可少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2.
孩子在学校,会学习很多门课程,但孩子最喜欢上什么课?他们喜欢的科目是否和父母所希望的一致呢?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有时会与父母的期望有矛盾,但他们对父母是理解的。也有的孩子与父母的期望很接近,他们的喜好遵从了父母的愿望,但前提是他从这门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希望做父母的在看了孩子的心里话后,能得到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兴趣要尊重,也要培养。当孩子从兴趣中得到了成功和满足,他自然会与父母的步调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明智的父母     
明智的父母不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图为孩子创造幸福,而是教育他们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而教育他们如何寻找,创造和利用机会。明智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孩子超越自我。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坚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总是绝对真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谨慎,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  相似文献   

4.
只要你走近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功人物,或翻阅他们的传记,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父母并不是都曾经很深入地研究过如何教育子女,然后按照某一个方案或模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但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与孩子始终保留着一条心灵交流的通道,他们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想法,支持孩子去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而曾经作为孩子的他们,也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想法,父母既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父母又是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交谈的好朋友,父母与孩子的心灵始终是相通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6.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德国的家长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  相似文献   

7.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8.
李里 《山东教育》2005,(5):125-125
在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等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欣赏的父母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9.
一个婴孩呱呱坠地,世界上就又多了一个生命,父母就多了一份希望和责任。他们要为这希望付出一切,孩子也就在希望中寻找人生的真谛。父母自然知道年幼的子女还经不起岁月的磨难,贸然放子女去飞,无疑会害了子女。他们为子女设计人生,用手中的镰刀砍去荆棘,用粗糙的双手填平坎坷。但是,父母更知道,如果让孩子永远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走,即使给他掌声,给他快乐,扶他成功,孩子都不可能有自己的路,不可能有自己的掌声,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成功。子女只是温室中的花朵,定然经不起风吹浪打。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幼儿教育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尊重幼儿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刚过一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  相似文献   

11.
张勇 《生活教育》2009,(6):39-39
毫无疑问,许多父母都想拥有这样的孩子:乖巧、聪慧、懂事、独立:都在关注同样一个问题:我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企业家、领导、科学家、明星……并且将这一愿望的实现看作是父母的最大荣光和幸福。如今的许多父母,在憧憬着孩子美好未来的同时憧憬着自己的幸福,但是却忘记了:父母想要收获的幸福,它的根源不在孩子,而恰恰在父母自己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父母,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待着孩子的成功,甚至在小生命诞生之前,就已经为孩子编织起未来的梦。然而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有了独立的性格特征时,不少父母却平添了几缕白发,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前途一片茫然。其实,父母的每一个笑脸或每一声叹息,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育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心再高,可总在眼的下面有些家长就爱拿爱迪生、爱因斯坦来做孩子的参照物,就连喂饭时的故事中也少不了这些伟大人物的名字,他们也许认为这是一种熏陶,孩子嘛“志当存高远”,出发点固然好,但千万年来…  相似文献   

13.
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不要替孩子决定人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相信他们有自己的信念和愿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尊重他们。  相似文献   

14.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父母,"你是什么样的学习类型"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你的孩子在学校或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功,并影响他们的一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孩子。直到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类型之前,大部分家长都是假设孩子是用跟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儿童教育着重点放在儿童的感性教育上。法国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尊重儿童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很善…  相似文献   

17.
我曾在一个电视台和孩子们谈《哈利·波特》。那次共来了几百个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也来了很多的家长。这些年,中国有很多的变化、很多的长进,其中有一个令人失望的变化,就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关爱了,结果也就越来越不放心、越来越不信任了。孩子走到哪儿,父母们就护送和陪伴到哪儿,史蒂文森写的那个孩子自己的影子看不见了,看见的是跟在孩子们身后的父母的影子。那几百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听我讲着《哈利·波特》,也兴高采烈地说着他们的阅读和着迷。中国的孩子真是和英美等国的孩子一样,属于他们读的故事,让他们着迷的书,他们一…  相似文献   

18.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生日     
邻家有一女孩,刚上四年级,父母为了祝贺她的生日,呼朋唤友,在饭店定了四桌,杯来盏去,大吃海喝,花费近千元。现在,在许多父母的心中,孩子是代替他们完成心愿的希望,是人生成功可以到处炫耀的太阳,是作威作福而自己就应该唯命是从的上帝。因此,孩子说往东,父母决不敢往西,孩子要星星,父母决不敢给月亮。他们可以忽视包围在身边的无时不在的关爱,他们可以对周围的生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