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巧分三角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1张正方形纸上画1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这张正方形纸分成多少块吗?分别画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最多可以把这张正方形纸分成多少块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复习7以内的数数。教学要求: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地判断7以内物体的数量;用听觉感知7以内的数,并画出相应数量的圆形;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图片一张,卡片三张。小铃一付,每个幼儿两张纸和一支笔,小红花若干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各物体的数量。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  相似文献   

3.
目标1.复习巩固对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2练习图形配对。3.进行图形镶嵌。制作材料硬纸板、彩色纸。制作过程用硬纸板做成幼儿熟悉的水果形状。在上面画出不同形状(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的图形,将其挖空。将挖下的图形粘土小硬纸条(便于幼儿取放)。玩法1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图形特征。2.将图形镶嵌在硬纸板上相应的缺口处。图形找家(3~4)@李娜  相似文献   

4.
口袋中有五张完全相同的卡片分别写有1 cm、2 cm、3 cm、4 cm和5 cm,口袋外有两张卡片,分别写有4 cm和5 cm,现随机从口袋中取出一张卡片,与口袋外的两张卡片放在一起,以卡片上写的数量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度,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2)这三条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3)这三条线段能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1)从口袋内抽取一张卡片的所有可能情况有5种。抽取的卡片能与袋外两张卡片上的线段长构成三角形的有2、4、5;3、4、5;4、4、5;5、4、5。所以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可能性是4/5。  相似文献   

5.
目的: 1.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初步学习根据形状、颜色进行正确的配对与分类。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小篮子,内有红、黄、绿色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片若干。 2.贴有标记的大塑料盘6只(其中3只贴有红、黄、绿色块,另3只贴有用黑笔勾画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师示范用的黄色正方形标记牌1张,绿色三角形标记牌1张。 3.玩具小兔、小狗、小熊各1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3页,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册第39页上的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使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的形状,并能根据形状很快说出它们的名称。 2.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教具准备:钉子板和皮筋、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希望城”剪贴模型,课本、生字卡片等实物,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彩纸的教具盒。 学具准备:钉子板及皮筋、小棒、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  相似文献   

7.
内容和要求1.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掌握这几种图形的主要特征,并相应找出生话中的有关物体。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情况分析教小班幼儿辨认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原因是:1.几何图形结构的分析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幼儿容易失去兴趣。2.用比较的方法分辨出两种图形的外形差别,对小班幼儿来说,是复杂、困难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幼儿认识几何图形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不仅可用视觉感知,同时也可通过触觉(手摸)并用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夹子的数量,按颜色分类,并比较多少,通过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种物体一样多。 2.按卡片上6~7的数字或点子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喜欢参加活动,乐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平均分”概念(片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俩是怎样分信封里的纸片的?生1:我们两人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二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生2:我们两人每人两张正方形纸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张圆形纸片。剩下的一张长方形纸片我让给了同桌。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21年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中,有一道以规律探究为背景的PISA题,学生对此普遍感到不知所措.于是笔者对此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将所得心得整理成文,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一、原题呈现如图1所示,一块瓷砖表面有四条分割线,由分割线可构成1个正方形图案.图2由两块瓷砖铺成,分割线可构成3个正方形.图3由四块瓷砖铺成,分割线可构成9个正方形.若用十二块瓷砖铺成长方形,则由分割线可构成的正方形个数不可能是()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学生同桌合作分纸片) 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信封里纸片的? 生1:我们把所有纸片平均分了.每人一张长方形纸片,两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剩下一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两个三角形.每人又得到一张三角形纸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准备:1.较大、较厚的纸制成的一条“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土坑”(如图一),将镂刻下来的图形贴上色纸即成彩色的“石块”(其中将个别○、□两等分)。2.小狗头饰一个。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  相似文献   

13.
量词转盘     
圆形白纸两张,半径约15cm,纽扣一颗。 方法: 1.在一张圆形纸上画许多的小圆圈并分别在上面画出各种物品(如图1)。 2.在另一张圆形纸上画圆圈,然后剪掉,变为空心圆形洞(如图2)。 3.将两张圆形纸过塑,把图2放在图1上面,在圆心处用一颗纽扣固定,使两圆可转动。  相似文献   

14.
F中学的七年级一班正在开一个特别的班会,班主任刘老师正在宣布班会上要做的游戏规则: “刚才,我把大家分成了三个小组,第一小组我发给他们两把剪刀,两个圆规和一张纸;第二小组有一把剪刀,一个圆规和三张纸;第三组只有一把剪刀,却有五张纸。你们要用我发的纸、圆规、剪刀,做成三种图形: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直径、边长均为五厘米,然后可以把他们的产品存入银行,三角形十元一个,正方形二十元,圆形五十元,你们可以自己协商去交换物品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小楼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将上面的两层纸打开,向两侧拉开后,把纸压平。把纸翻过来,按同样的方法折纸。将纸上层的三角形的左右两个底角分别向上折,使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三角形的顶点。把纸翻过来,按同样的方法折纸。  相似文献   

16.
教案教学要求: 大组:初步懂得将一个实物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学会把一个物体二等分,并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小组:学会搓、压成圆而光滑的饼。初步学会在饼上印花,培养幼儿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1.红、绿圆形纸三张,正方形、长方形二等分分解示意图各四幅。2.若干只盒子(与幼儿数同。大组盒内有两根等长的毛线,若干长方形、正方形纸,小刀、剪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小组:通过复习剪裁各种几何图形和用自己制作的图片练习拼图,加深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操作和创造能力。大组:认识正方体,能说出名称,找出相似的物体,学会做正方体盒子。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8.
玩夹子     
一、活动目标1.正确点数夹子的数量,按颜色分类,并比较多少,通过添上或去掉的办法使两种物体一样多。2.按卡片上6~7的数字或点子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相似文献   

19.
巧用包装纸     
材料各种用品的包装纸(袋)、瓶盖、塑料绳。制作 1.将包装纸(袋)裁成正方形或圆形。 2.将瓶盖放在纸中间。 3.用细绳包扎后,将纸瓣翻折成毽子样,绳的长度按需定。  相似文献   

20.
材料:广告纸2张,胶水、大头针、小圆珠2个,一次性筷(kuài)子1根。方法:1.先把纸剪成8cm×8cm的正方形纸2张,对角折叠(dié),找出中心点,按照图(一)沿对角线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