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向阳 《师道》2007,(7):22-2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针对当前儿童肥胖、近视等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提出了少年儿童体育锻炼亟待加强的吁请:让孩子们吹着风、晒着阳光健康地成长,并提出了“阳光体育”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实施“阳光体育”困难重重,阻力多多。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点38分,这个时间的选择能反映“焦点”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5.
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退居二线之后,担任央视的播音指导。她个人生活的“焦点”也在回归家园。回想以往的生活道路和情感历程,敬一丹依然平静如水……  相似文献   

6.
7.
近日,重读了本刊第2期所刊发的杨冬梅老师的文章——《味在读中浓情在读中升》。文中,杨老师以约匕京的春节》一课中的“除夕”语段为例,强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初读,感受除夕的印象。自读,走进生活化情境。再读,感受除夕的热闹。不可否认,杨老师所举的语段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促思,以读促学,在“读”中,除夕“味”浓了,感悟“情”深了——这是“得意”。  相似文献   

8.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9.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中的“落木”从来解释为“落叶”.本无疑义。刘永铮《说“落木”》(《中学语教学》2005年第8期)一却认为:“木.就是树木,翻遍古今汉语词典.也不会找到‘木’就是‘叶’的义项”,“‘落木’是‘凋落的树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玩偶之家》这部剧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人阅读接受该剧的基本立场是把它奉为妇女解放的经典,而《玩偶之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绝不在此。剧作成功塑造了一个天真单纯、充满爱心、富有诗意的可爱的女性形象娜拉,展示了人物真实而丰满的心理轨迹,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问题,而非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诗意小院     
光阴住苒,年岁渐大,生活自有诸多不便。友人再三劝我移居县城,可我总不肯挪动,我怎么舍下我的小院子呢?寒舍虽存穷乡僻壤,但紧邻学校,是难得的孟母心悦之地,  相似文献   

12.
诗意蟋蟀鸣     
王会华 《山东教育》2013,(12):62-62
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曾经是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蟋蟀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季夏之月,蟋蟑居壁”“处暑蛩鸣”“立冬蟋蟀入室”等诗句。《豳风·七月》对蟋蟀的记述更为详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作家施蒂弗特的长篇小说《晚夏》堪称一部“日常生活”小说。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平淡、近乎冗赘的日常生活描述,观察秩序、财产与经营以及房屋庭院诸多日常生活现象,探寻特定历史语境下“日常意识”的展演以及隐于其后的生活观和审美旨趣。分析表明,《晚夏》构想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日常生活。在此过程之中,对形式的追求演化为对秩序的追求,宗教化的“日常”被诗意化的“日常”所替代。如果说施蒂弗特试图借助文学建构一个乌托邦的话,那么它首先是一个“日常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此说道:"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把学生从由于应试而造成的冷漠、压抑、紧张、恐惧中解放出来,让诗意的清泉浸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教者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呢?现以《赶海》这例,做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的节目主持人与奥运冠军钱红交谈时.文字反复出现了“纹身”,笔者考虑用“纹”字不妥,于是搜索了这方面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6.
法布尔19岁时以优秀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他自愿来到卡尔班托拉中学的附属小学任教。这所学校工资很低,“那里的生活方式很朴素,简直有点修道院的味道。”谁能想像,他却在这里创造了诗意教学法,并在以后的教育生活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要教会孩子用最美的眼睛发现生活的诗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在朗读中,通过事件还原、论辩演读、读图辨人、人鱼移情等教学设计,感悟庄子与惠子内心的诗意,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18.
诗意的呼唤     
语文是什么?有多种表述,我喜欢这样的一种:“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清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失却膑骨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  相似文献   

19.
张虹 《新读写》2008,(1):64-64
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很熟悉,再一想,原是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也有一篇《夜雨诗意》。姑且借余先生这个题意一用,来写我的另一场夜雨,另一种诗意。  相似文献   

20.
“一日常规”,学生每天必做的9件事: ①每日一看:学生每晚7:00必须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关注国内外大事,拓宽视野,不做孤陋寡闻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