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沉淀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4.
江保成 《湖北教育》2004,(19):28-3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1~3年级学段,《标准》就已提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定性评价。”可见,学生能够很好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是新课程理念所特别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按照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功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会他们思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和态度。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实际,以例解的形式谈谈数学解题中的严谨性。目的是在数学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克服学生理解问题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会问”.让他们不断产生认知冲突,养成质疑的习惯。学会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难怪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目前学校学习普遍存在情况是学生只学习怎样回答问题。学会提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质疑”应成为数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数学必定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精神及态度,使他们获得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满足于学段要求,竭力提供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的机遇。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一、情景再现1.舌战学校数学竞赛刚结束,同学们就一下子把我围得水泄不通,纷纷报出自己的答案,估出自己的得分。这时有一道题成了讨论的焦点:为了测量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努力构建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美国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没有问题意识的孩子教育成有问题意识的孩子。从中美教育对相关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学习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质疑”就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发掘数学问题,并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13.
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法学习数学。这种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当然,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也能从中得到一种教育体验。本文简单地小议一下探究教学过程的“三个促使”。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一起列为四大目标,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必将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给学生好感觉是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最大的尊重!只有对课堂教学有了好感觉,学生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拥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才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学生的好感觉包括哪几个方面?我们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智技能。建立良好的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便捷有效地进行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桥梁,是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本文从“联系生活”“操作探究”“质疑反思”“应用深化”等途径探讨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钟之文 《小学生》2010,(1):52-53
现行的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环保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只是其他学科的“专利”。笔者就如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  相似文献   

17.
郎佳 《青海教育》2011,(5):41-41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从疑入手,以疑导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19.
“质疑”是数学学科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深入“质疑”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