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断更新,要取得教学实效,必须注重课堂提问.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强调"巧问",随机提问,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吴华 《教育艺术》2008,(4):43-45
"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成了当下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的确,当前的语文教学似乎得了"多动症",课堂上,学生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又是画画,又是表演……可谓"一应俱全",且美其名曰:"多种学科的整合。"又好象发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应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笔者现结合课堂观察和文献研究,探寻于教学义理,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4.
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半亩方塘",要让其水"清如许",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本身的内容是极丰富多彩的,而教学对象又是极具情感、极具个性的人.因而语文教学不能冉采用死填硬喂的传统模式了,要有活力才会有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活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的水"活"起来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激活课堂、活用教材、激活学生几方面人手,使语文教学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教学过程中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循循善诱。老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说"为突破口,以此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关注情感因素,让学生敢说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问的是:"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会的举手回答,不会的老师也不提问这样的课堂方式,所以课堂上出现的都是正确的、精彩的回答,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为什么就不回答问题.他们怕出错,他们怕看到老师眼神中的不耐烦,更怕被老师无情阻断.记得一位名家曾经这样说过,"好课像登山",他说,怎么上山?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牛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这样的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琐碎的提问和肢解式的讲解占据了,讲起来滔滔不绝,一个主观意见接着另一个主观意见,完全忘记了学生这个"阅读主体"了.学生没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和思考权,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重复着"真理"的声音.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怎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就是要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9.
<正>在平时的听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问的问题,有时笼统模糊,有时问偏问繁,有时问得枯燥乏味,甚至不切实际,随意性很大。的确,由于中小学教材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加之执教者和执教对象的千差万别,从而导致提问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主动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又是教师调整教学进程,加强教学针对性,培  相似文献   

10.
那次参加区电教课比赛,让我至今不能释怀,因为那是一节失败的课!原本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却被我不断的"问"破坏得索然无味.现在想来,其实语文的课堂就如一次旅行,而老师就如导游,学生就如游客. 想做好课堂上的"导游",我觉得就必须关注一个"问"字.教师的问,学生的问,如何问,问什么.现在对于那些热热闹闹的课堂许多人提出质疑:这节课,究竟谁是教师,谁是学生?我们很多的、不厌其烦的"一问到底",并非出于学生的求学真需,更多的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扭转这样的现象,我想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首先注重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善于问,其次注重自己"问"的有效性和主导性,最后要注意把握教师"问"和学生"问"在课堂中的一个度,让"问"成为真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完整的数学学习包括学"问"与学"答"两个方面.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想问",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设置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能问";教给多种提问方法,锻炼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12.
<正>让学生"会问"这一教育问题常常会被诸多教育同仁所忽视,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这项工作应该从语文教学抓起。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问"的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一、关注问题的价值是让学生"会问"的前提中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  相似文献   

13.
曾经有人问:语文教学的真正亮点在哪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作答: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那么,怎样以有效的方式让朗读教学点亮课堂呢?  相似文献   

14.
如果问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一个共识:教学方式丰富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终于确立了!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积累、综合运用、自主实践的过程。"儿童问学课堂",以"问"为引擎,扬起生长的帆;以"学"为核心,培育生长的力;"问""学"相生,蓄积生长的能。学生在"问学"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文化素养课,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影响并决定人的整体素质.但目前不少农村的初中的语文教学仍未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教师仍唱"独角戏",搞"一言堂",学生完全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全无兴趣可言.那么如何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达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学习境界呢?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理念 案例教学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会变得活泼、生动、快乐,因为案例教学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一改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的课堂变为学生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经过几十年来的"否定--肯定"的质变过程,已出现了语文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性这一可喜变化.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最大的收获之一.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采取的是"问导"式的"课堂讨论法",认为用此方法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问题没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讲课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导致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价值,不仅不能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无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比如有的老师会问"你们觉得李白的想法合不合理?"、"李白的这些做法对不对?"紧接着的后面就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学生只需回答"合理或不合理"、"对或不对",一点的意义也没有。(二)问题超出难度往往好多老师认为自己提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那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提问中要激"疑"、巧"问"、示"错"、设"障"、求"变",促使学生"注意"与"卷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