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法律关系都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多种形式办学的举办主体为多个,与此相应的学校管理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关系。本文通过对公办与民办学校的不同界定标准、法人制度及法律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政策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究竟是民事法律关系还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有从理论上澄清这种模糊的认识,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法律纠纷,本文从学校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教师聘任制的推行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学校的特别权力受到限制的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法律地位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晗 《教育与职业》2006,(12):36-38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原则,未能得到较好的体现。相反,在旧有观念指导下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茕的许多具体规定及做法往往与其发生冲突,使得实践中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贵贱有别”。这种差别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故需采取积极措施革除差别待遇,落实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高素质的民办学校师资队伍,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落实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问题。因此,认真研究民、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的基本内涵与权利外延,保证民、公办学校教师真正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事实上,由于重"公(办教育)"轻"民(办教育)"的思想观念仍在作祟,这一规定常常被法律法规自身的其他规定以及某些政策所破坏, 给民办教育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为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从观念上和法律政策上对此种不良现象进行治理, 以落实法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便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近年来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两方面,即学校与学生之间是民事法律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笔者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它们既存在行政法律关系,也存在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给这支队伍以正确的定位。《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应当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样与学生的法律法律是近几年学术界和司法实践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学校与学生关系的实质是一种隶属型的教育管理法律关系,它既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也不同于民事法律关系,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司法和学术界提出的监护关系,平等关系等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学生诉高校案件的屡屡发生,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只有明确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在出现纠纷时,也能及时寻求全面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直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彬 《教学与管理》2001,(10):37-40
对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明确,不但是解决当前学校中学生伤亡与致人伤亡事故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然而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依赖于法律规范的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只有通过法律规范的调整才能演变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在直接调整这对关系,这就导致我们在探讨这对法律关系时,含有过多的推测与猜测,甚至于有牵强附会之嫌。随着学校与学生及其监护人之间法律纠纷的增多、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尤其是人们教育法律意识的增强,大家更是直接将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监护制度搬迁到这个领域,以期尽快地解决学校中发生的事故、明确各方的责任。但正是这种对学校与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间接与短期功能性的讨论,在不知不觉中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划归为民事法律关系,而抛却了它作为教育法律关系的本性。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改革办学体制促进职教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站在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高度,分析我国加入WTO之后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会更加感受到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不适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市场经济。职业教育生源的大幅度下降,已引起了职教界的广泛关注。一些人把生源下降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职教经费不保。二是高中、高校扩招。三是“两包”政策的取消(“两包”即普通中专包分配、包当干部)。这些原因固然是引起这种结果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是来自…  相似文献   

12.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争议难以解决,是因为对学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性质认识不清。学校与学生关系法律性质的几种观点。学校与学生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确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公立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是有一定背景和基础的。公立转制学校的模式有单一股份制与多元股份制两种。在转制过程中必须始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7,(6A):6-6
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教育厅获悉,湖北省将用3到5年的时间取消改制校,要么将其回归到公办学校,要么变为民办学校,“半公半民”的状态不再允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学校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学校的法律地位只能是行政相对方而不能是行政主体 ,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法律关系。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前者属于私人行政 ,后者属于公共行政 ,不可将二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姚佳胜 《教育探索》2015,(3):118-121
随着中小学布局结构由分散到集中的调整,多民族学校学生关系失谐问题越来越突出。学生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学生关系失谐的初始原因,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良的家庭结构、社会的暴力文化、学校"规训社会"的特点是造成学生关系失谐的衍生原因,衍生原因使初始原因造成的矛盾与摩擦升级和恶化。从法律的视角考虑,应该通过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加强社会娱乐场所的法律监管和加强学生法制教育来促进多民族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学校法律地位的界定是研究学校内部建构和对外关系的基础性前提。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高校的法律地位日臻明确,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仍有待探索,值得重视。中小学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民事法律地位与行政法律地位,从我国目前的法律规范出发,对其界定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多元化处理。就民事法律地位而言,我国的公立中小学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而民办中小学具有法人地位;就行政法律地位而言,中小学在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中既可能是行政相对人,也可能是内部下属机构,在对教师的职务评定以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做出开除处理时可能具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律已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事实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土地征用、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受教育者等方面明显存在不同等待遇。为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必须修改现行相关法律、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创造公平竞争机制,以落实法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已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事实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土地征用、财政资助、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受教育者等方面明显存在不同等待遇.为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必须修改现行相关法律、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创造公平竞争机制,以落实法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