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班主任》2009,(2):F0004-F0004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入,炭儿胡同小学试图找到校本课程与学校德育的结合点——开发、建立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有目标、有师资、有课时、有教材的德育课程的开设,探索出较为成功的课程与德育相结合的新形式,既有效加强了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使校本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大的生命力,更为学生的全面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日益得到广大德育工作者的重视.充分挖掘校本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其在校本课程德育化与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中得到有效应用,并利用校本课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丁蓓 《考试周刊》2010,(44):193-195
本文重点关注了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核心价值、开发主体培训、模式建立和内容分类这几个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德育校本课程的质量,促进了德育目标的达成。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了提炼,试图与大家分享实践成果,其意义在于帮助学校德育工作者反思其教育实践,充分认识德育实施过程中的规律性与可能性,从关注德育校本课程及其资源开发的角度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真正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在各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和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校本课程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兴趣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并铸就健康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校地处泉州永春,本身就有潜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丰富的教育资源。现结合教学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校本德育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也是学校德育特色的体现,但在开发过程中,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过程中,除了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外,还需厘清几对关系。本文着力于此,以期更好地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遵循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地区和学校的优质资源,开发和构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校本课程,是学校德育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性,促进学校德育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构建一套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有助于切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德育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民主化,由中央高度集权走向地方分权,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可谓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校本课程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日益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利用校本课程开辟德育的新途径,如何实现校本课程德育化与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学校德育长期处于有心而无力的尴尬境地。我们以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故而德育沦为了智育的陪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实际上是“管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本文在分析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意义和这样做的理论依据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的工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阐明了我校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直接德育教材教学存在教学目的的片面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灌输性,而校本德育课程教学具有教学目的的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校本德育课程中,增加了学校德育课程的种类,拓宽了教师德育教学的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德育实践体验。虽说其实践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几方面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将其推广普及,提出相关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隐性课程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性影响,与道德教育有着天然性的联系,各种隐性课程因素以间接和内隐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着社会和学校德育的内容和要求,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因此,重视并充分运用隐性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具有践行性特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海南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海南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建设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的体验教育模式,将德育与体验联系起来,重视道德体验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和集体协作精神,发展学生个性,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回归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德育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变革了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当然德育课改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设计偏颇、教材使用迷失、忽视农村学生生活等问题。今后十年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研究品质,深化德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6.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学校德育过程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缺失和不到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道德精神面貌及社会适应、择业就业等,突显了学校德育的软肋。将社区志愿服务纳入校本课程范畴,通过政策法规强化小中大学生社区志愿工作,是解决德育低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和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中职德育教学存在课程资源匮乏、课堂师生互动不充分、德育师资素质不高、社会实践较少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统筹各类资源,统一德育管理制度,坚持职业化的方向,形成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