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丽 《新闻传播》2010,(5):35-35
“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这,就是百姓喜欢的平民记者。  相似文献   

3.
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部人员大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精力充沛,头脑机敏,手脚勤快,但也存在好玩好动、心浮气躁、社交活动多、坐不住的毛病。对于学  相似文献   

4.
四月下旬,武警芜湖市支队举办了为期10天的基层报道员培训。此次培训他们一改往年请地方记、编辑授课的做法,而是就近请来了《军事记》当老师。他们从历年保存的《军事记》杂志中整理出:“怎样做好新闻的标题”、“怎样写好新闻的导语”、“怎样提高新闻的敏感性”、“如何搞好摄影报道”等授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基层报道员纷纷反映:  相似文献   

5.
宋珊 《记者摇篮》2004,(1):60-60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一、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应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战时记者》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由浙江战时新闻学会创办的新闻学专业刊物。《战时记者》的出现为当时抗战报刊的制作,为战时报人、战时记者的素养提升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文以《战时记者》现存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战时报人在刊物上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对战时新闻实务研究的史料及其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玲 《青年记者》2007,(18):111-111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无论是电视、广播新闻传播内容,还是报刊杂志,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镜头、笔头和听筒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9.
柳萍 《青年记者》2007,(3):109-110
所谓记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的视角。换句话说就是“多替老百姓说话、思考、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记者》2010,(1):64-64
美国报业似乎进入了凄风苦雨的阶段。创刊30多年后,《华盛顿时报》这份著名的报纸也未能逃脱走向衰退的局面。2009年12月2日.该报宣布计划裁员370人。这一数字约占员工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11.
每次采访归来重新品读书架上不同月份的《军事记者》,顿时便忘却了奔波的疲惫,写作“灵感”随之而来。想想自己学习新闻报道的短暂经历,是《军事记者》丰富实用的新闻知识帮助我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以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记者的素质仅包括具备坚定的党性与群众观念、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详见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和国内有关新闻学著作)。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概括太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刚踏入新闻工作的记者)十分不利,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新闻和新闻教育事业发展。针对传统新闻学存在的上述理论缺陷,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新闻从业经验,系统而创新性地提出了"勤奋、功底、悟性、韧劲、新闻敏感"和"精品意识"等记者素质的新内涵。它能够帮助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在短期内有效提高新闻采写编评和摄影素质。  相似文献   

13.
李湘  李丹 《声屏世界》2007,(9):24-25
2007年5月下旬,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推出了一个极富号召力的宣传片;"DV,手机,数码相机,网络视频,只要您拥有其中之一,就来加盟都市频道‘新闻特工’队!","没有采访经验——没关系;不具专业水准——无所谓!"宣传口号中所包含的低门槛与当前火爆荧屏的各种娱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新闻采编人员普遍缺乏,多数稿件由学生记者来采写。培养学生记者使其快速掌握采写技能,协助老师完成相关宣传工作。系统培训,树立学生的新闻意识;提供实践,提高学生的采写技能;引导激励,维持学生的新闻动力;以老带新,做好新闻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自觉地关注平民并和他们平等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众多知名的网络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汶川的地震灾情和政府救援情况。网络媒体在这次地震报道中,除了在传播速度上做到了及时迅速以外,  相似文献   

17.
王军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我是各类新闻报刊迷,尤其对《军事记者》杂志特别钟爱,不但自己年年订阅而且每年都要多订几份作礼品送给自己正在上大学读新闻专业的小妹以及几位在中学团委、政府宣传部门工作的同学,目的是让他们能经常阅读这份杂志,从而了解近期的宣传要点和更多的写作知识,增强新闻敏感和采写能力。笔者认为,将《军事记者》当礼品送的做法确实好。虽然订购一份或几份《军事记者》花不了多少钱,但将这份礼品在亲戚朋友以及同事间互赠互送却很实用,而且也格外有意义。《军事记者》内容丰富、政治性强、知识面宽,而且生动实在,有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实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19.
在转型期的基层社会,很多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超出我们的想象。要读懂并呈现给读者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基层社会,记者不仅需要理性的头脑,也需要一颗滚烫的心。记者要让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温度,就必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立足百姓,让自己成为一名记录者、感受者以及体验者,方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来。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温暖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记者十余年,笔者的性格却彻底改变了,从内向孤傲变成了开朗平和,从不善言辞变成了侃侃而谈,从胆怯局促变成了自信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