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是小学生习作素材之源,鉴于不少学生对校园的景、物、人、事熟视无睹的现状,教师应通过环境浸润、观察研究、切身体验、亲近赏识等策略,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到习作之源,并激活习作的灵感思维,破解"写什么"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一、从活动体验中寻找"素材之源" 1.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体验.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观察是习作的门径,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产生习作表达的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生活,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的表达环境,引导他们抓住写作素材,激发习作灵感.比如,可以就地取材,观察校园中一年四季景物的...  相似文献   

3.
黄雨华 《考试周刊》2012,(67):52-52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圈子里"闭门造车"。如何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呢?作者认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学生赖以采撷习作内容的活水之源。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实地观察、社会调查、实践服务等活动,从多方面挖掘了学生习作之源,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一、源起:农村习作教学在"低调"中徘徊课程改革十余年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话题作文、生活作文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为何农村学校的习作质量还是没有明显提高?笔者对本班30名学生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春天的校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引领学生了解民俗之风,品味特色小吃;带领学生参与田间劳作,体验劳动之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  相似文献   

6.
<正>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文求真"。一、对接生活,觅真源让习作走进生活。习作走进生活,"源头之水"就充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观形、察色、品味、闻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无感而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习作素材的积累。如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多彩生活,体验多样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从而"乐于写""善于写"。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兴趣,点燃习作的热情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生习作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写的境界,就能以写为乐,苦中作乐。1.不做限制,敞开心扉,培养习作的兴趣。学生  相似文献   

9.
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放缓习作坡度,因材施教,读写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引导学习积累习作素材,拓宽习作材源;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能力,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用"师生合作、半扶半放"的过渡办法,因势利导,培养习作兴趣,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巧"扶"善"扶",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循序渐进,培养自主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古人认为写好文章应该"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无论内容思想还是写作技法,都是训练学生阅读习作的优秀范例。因此,发挥教材优势是提高习作的重要途径。一、凭借教材,落实小练笔教师可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不拘泥于形式、篇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现结合习作教学,谈谈我在习作中的几点做法。一、诱发观察动机,激起习作情感习作离不开观察,离开了观察,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  相似文献   

12.
中年级习作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智慧的眼睛在家庭、校园、大自然及社会中挖掘资源,寻找写作的素材,让习作成为快乐的体验。让学生从先前"无米可炊"的窘迫状态转变为"丰衣足食"的美好现状。  相似文献   

13.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伯棠说:"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信手拈来,都是习作的好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言之无物。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不知写啥,要写也多写一些"送盲人过马路"等干巴巴、空洞的模式作文。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忽视平常  相似文献   

14.
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实现习作评改教学点三维之变,即宏观之变、中观之变和微观之变,以此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有效性,提升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具体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在写作前移后续的整个过程中的合理利用习作评改表进行习作评改,通过"学"和教师的"教"的融合,实现"评"与"改"的多重交互,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同化,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池少琴 《考试周刊》2014,(78):41-41
<正>《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乐之"是一种最佳理想境界。学生如果把习作看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么习作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觉得习作有无限乐趣,才能勤奋地、主动地写。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乐"起来呢?1.捕捉一瞬间,激发写作兴趣。生活中蕴涵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就是用笔描述  相似文献   

16.
<正>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创造性表述是基于对事物深刻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习作时,学生因缺乏深度体验,所以往往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写出的习作干瘪、空洞,缺乏真情实感。为此,笔者推出了“淘宝式习作”,引领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进而从生活中汲取习作之源。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需要和生命过程,走真实的写作之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提前指导,延展"真我"习作之长度;限时作文,增强"真我"习作之效率;范读评改,提升"真我"习作之档次,让学生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表自在之趣,彰显真实个性。  相似文献   

18.
<正>习作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班级学生整体或个体的习作能力不能得到及时提升,说明语文教学是失败的。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我们必须在习作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认识习作活动的实质,遵循习作能力形成的规律指导学生不断提高习作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探求习作之源,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19.
起步习作之难,难于学生不愿写,难于学生写什么,难于学生怎么写。只要在习作教学中解决了渡"趣"、渡"米"和渡"渔"这三个难题,起步习作教学就变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其实,如果能从"读课文"入手,将教材作为写作模仿的例子,把课文作为习作之"源",那么习作才可能成为有源之水,并源远流长。丁有宽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我们希望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轻松愉快地写好习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