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让整本书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美好,整本书阅读就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敞开一个又一个魅力无穷的缤纷世界,从而使学生的人生永远飘逸书香!  相似文献   

2.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整本书阅读推广已进入第7个年头,主要通过共读和选读两种方式来实现。其中的共读。集中在从寒假开始到4月下旬的校园读书节闭幕期间,是整本书阅读推广的重点和核心。我们通过精选书目,为学生打开一扇文学的窗;通过规划流程,让阅读向更深处漫溯;通过策划见面会,让学生与作家“零距离”。  相似文献   

3.
目前,整本书阅读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统编版语文教材从教学内容和目标角度,将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凸显出来。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形成整本书阅读习惯,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2021年《人民教育》第22期《当阅读力量遇到青春年华——整本书阅读的困境与改善策略》一文中指出,整本书阅读呈现出应试化、知识化、概念化三种比较明显的倾向.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与书建立一种"个人关系".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何引领学生愉快地走入整本书阅读的殿堂?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营养?如何检查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和理解?本文分析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云 《小学生》2023,(6):151-153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学习应该从单篇阅读逐渐走向整本书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时要能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养成,要能促进学生阅读思考与读写结合方法的形成,进而提升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效果。具身认知视野下的科学阅读是开启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的一扇窗,为小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拓宽学生认知视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让学生快乐阅读,在阅读中感知知识之魅力、领悟文化之内涵,则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关注的核心。整本书阅读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使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开展形式、落实手段更为多元,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整本书阅读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系统的知识框架与认知体系,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思维、认识、理解能力,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塑造与培育也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应该以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选择阅读文本、资源,并强化对阅读方法、策略、技巧的指导,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科学、高效、多元的阅读氛围下参与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理解能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核心素养,使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借助导读课,唤醒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期待;依托推进课,强化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进展;凭借指导课,提升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效益;紧扣主题课,积淀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成果,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9.
冯晓燕 《天津教育》2024,(6):161-164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和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将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乐趣”这两个词为我们明确了整本书阅读应是“悦读”,就是兴致盎然地阅读,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使阅读过程成为一次愉快的思维体操。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悦读”中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发现,“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导读课一般只关注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或者读完整本书后的交流,很少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全部过程。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全程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扎实有效呢?编制一定量的导读推进题辅助阅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图书章节或每天的阅读进度,从文本的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入手,列出一些推进学生阅读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1.
我发现,"名著导读""班级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导读课一般只关注整本书阅读前的指导或者读完整本书后的交流,很少关注学生个体阅读的全部过程.如何对课外阅读进行全程指导,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扎实有效呢?编制一定量的导读推进题辅助阅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图书章节或每天的阅读进度,从文本的内容、主题、语言等方面人手,列出一些推进学生阅读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普遍重视单篇课文的教学,而轻视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在教学中,我们要课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中提高阅读速度、课后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林传贤 《学苑教育》2023,(23):67-68+71
整本书阅读对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会读、读不深、不想读等困难。对此,教师应围绕整本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学情来设计一些自主型阅读任务、合作型阅读任务以及探究型阅读任务,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阅读整本书,让他们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厚积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开阔文化视野、涵养思想品格等,让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种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李双好 《教师》2022,(36):33-35
腹有诗书气自华,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为推动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发展,文章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统编版“快乐读书吧”栏目教学经验,指出教师可以在教学前通过开展多元活动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热情,通过导读渗透整本书阅读方法,通过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获得整本书阅读收获,通过监督学生阅读情况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期间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赵明月 《学苑教育》2022,(20):44-46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看到记叙、说明、抒情、议论等文体可以交织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体,从而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深入。因此,将整本书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效率得到提高,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家校共育找有趣的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家校共育定恰当的时间,培养学生长久的阅读习惯;家校共育寻合适的方式,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家校共育拓阅读的维度,增加学生读书的效率以及家校共育提阅读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阅读审美等方面出发,研究家校共育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高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为此,我们应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浅表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阅读吧"《稻草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通过推敲语言,提升阅读的思维品质;通过揣摩心理,丰富阅读的情感体验;通过辨析景物,感受文字的意味深长;通过斟酌表达,搭建读写的自然通道,逐步让阅读走向深度,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整本书阅读教学关注“整本”之下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教学要素的完整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这些显著特征,明显有别于琐碎化的、碎片式的,甚至是断章取义式的传统阅读教学。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导读”“深读”“研读”的教学板块,从整体上把握、宏观上考虑,巧妙地将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融入其中,让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找到抓手,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有法可依,以此真正实现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进入真阅读和深阅读的阅读佳境。  相似文献   

18.
陈冬英 《黑河教育》2014,(12):29-2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一、让学生想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相似文献   

19.
阅读,可以让我们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我们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健康阅读,实用阅读,广泛阅读,从而激起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也就会大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多进行整本书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还能让他们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主要论述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