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心智 《华章》2007,(8):33
信息技术造就了虚拟实践,虚拟实践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和创造性.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新形式,虚拟实践扩大了认识对象,使机器成为认识主体的有机部分,虚拟实践使认识主体和客体处在相互的转化过程中,人与机器思维遵循着相异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的虚拟转型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使虚拟公共领域超越了中国现实公共领域的发展困境。虚拟公共领域不仅具有平等、开放、低廉的特征和批判的精神,还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及高技术性,实现了对现实公共领域本质的超越。但我国虚拟公共领域的发育仍然有待于政府、社会及民众三方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论虚拟实践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实践是人类实践形态的一次重大飞跃。虚拟实践形态与以往的现实实践形态是一以贯之的。它是实践虚拟性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变革物质客体的新形式,展现了人类感性活动的新平台。虚拟实践既继承了现实实践的固有特性,又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把现实实践的固有属性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虚拟实践形态出现后,当今的人类实践活动将呈现出虚实互补互促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审视。从虚拟的视角来看,注重人的虚拟性,保持人的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和谐发展;关注虚拟社会、人的虚拟生存,促成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互动共存、协调发展,应被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时代,虚拟实践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人类自我优化的必要手段。虚拟实践具有一般实践的系统特征,又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质和功能。虚拟实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崛起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领域,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为社会交往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人类的超越能力。  相似文献   

6.
邓凯文 《教育科学》2006,22(6):25-26
在当今社会中,虚拟实践成为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虚拟实践具有虚拟性、建构性和超越性三个突出的特点。虚拟实践对青少年政治观的形成和巩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扬弃和超越。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在当代社会实践的样式已发生了新的变革,具有了新的特征。本文从“人与实践”的现实关系之变革一这新的维度,去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以及实践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拟体验:一种教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体验具有现实与虚拟的二重性。真实与虚幻、临近与遥远在虚拟体验中戏剧性地得到了整合。虚拟体验因其“非现实”、“不在场”的特点,使得它超越了在场体验的各种弊端,表现出相对于真实体验的诸多优势。但是,它的虚拟性又很容易导致体验主体的人格分裂,对青少年身心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虚拟体验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日益走向信息化的今天 ,虚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而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 ,也极有必要且完全可能利用这一方兴未艾的虚拟技术。所谓虚拟 ,是以数字化方式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及其过程的模拟 ,其中也包括在客观基础上通过发挥人的想象力而产生的对于某些非现实的事物的数字化建构。虚拟具有超越现实的品格 ,它不等于现实 ,而是凭借数字化手段对于现实的超越。但人们之所以要以虚拟方式来超越现实 ,其目的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因此 ,虚拟虽然不等于现实 ,但它的根却植于现实之中 ,它以现实为基础 ,又反过来为现实服务。近…  相似文献   

10.
数字时代的虚拟影像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影像一方面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可以是“外在生活”的反映,也可以是主观心造的景象;另一方面,虚拟影像必须通过一定的意境和物象来建构场景,并赋予场景一定的观念形态,使之具有一种新的活力。此外,虚拟影像要将“虚拟性”与“真实性”完美统一,虚实相生,才能生成令人信服并使人神往的虚拟之境。  相似文献   

11.
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代技术革命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人类实践形态。虚拟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利用数字化中介系统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实践中介的“数字化”,是虚拟实践突破以往实践的局限并崛起为一种新型实践形态的基石和标志。究其本质而言,虚拟实践是人的一种数字化的感性超越活动。  相似文献   

12.
虚拟仿真是通过虚拟软件模拟现实的实验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将该教学技术运用到“土壤学”实践教学中,可以打破教学实训场地及实验环境的限制,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提高实训效率,进而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保证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虚拟实践是一种新的实践形式,与作为由理性认识通达现实实践必经的中间环节的实践观念相比,它有许多优越之处,从而超越了实践观念而逐渐成为新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变成一种虚拟化的实践,这种虚拟化的实践对现实中人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虚拟性的实践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个性化的发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产业在全球的蓬勃兴起,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产生了具有财产外观的"存在"——虚拟财产,这种虚拟世界的"存在"所具备的财产性特征及其所包含的利益关系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随之而来的是,与网络虚拟财产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问题,当前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相关立法也是一片空白,因此迫切需要研究网络虚拟财产属性等相关法律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财产属性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希望能为我国司法实务界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case study describes how a systematic 7-Step Virtual Worlds Teacher Training Workshop guided the enculturation of 18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to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s. The main purpose was to enable these teacher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the usability of virtual worlds for students with social skills challenges, such as students with autism. A 10-point rating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erceived usability of virtual worlds for social skills practice. Although the mean usability was highe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did not reveal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n ratings (p = .14). A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76%) tended to be supportive of the idea of using virtual worlds in special education. Three key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qualitative instruments, namely, Virtual World Pedagogy, Virtual World Benefits, and Virtual World Challenges, encompassing 18 codes overal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virtual worlds for social skills practice as perceived by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Social skills practice and repeated practice opportunities in a stress-reduced environment emerged as the key benefits, although these affordances were affected by various challenge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or special educ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17.
虚拟道德示范是道德示范的新方式。虚拟道德示范不是虚假道德的示范,也不是虚拟的道德示范。现代社会中,虚拟榜样的传播、虚拟空间的生成以及虚拟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虚拟道德示范从可能走向现实。新时期,深入研究虚拟道德示范有助于增强道德示范教育的接受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与缄默知识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现实技术使使用感觉不到计算机界面,产生沉浸感,它所呈现的是多媒体刺激,提供了结构化、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虚拟现实进行的活动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称为虚拟实践。缄默知识是通过行动表现的而不能通过语言、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的知识。通过虚拟实践可获得常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难以传授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动态仿真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面临一种新的挑战——网络虚拟实践。文章通过对地方院校的抽样调查,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现状;解析社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虚拟实践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分析,罗列虚拟实践的优点,建议开发虚拟网络载体,丰富教学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要处理好现实社会实践与虚拟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