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说“贾”     
李玉良 《学语文》2005,(5):47-47
高中语文第三册《琵琶行》诗前小序“委身为贾人妇”句,课文注“贾人”:商人;贾读gǔ。“贾”人们熟知它作姓氏时的读音“jiǎ”,可只要索本求源,就会发现在古代“gǔ”是“贾”的常用音,这又为何?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必修本)所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其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在古今汉语中都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是对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人用“阿姨”来称呼保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诗中的“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阿姨”当指她的亲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2004年6月第1版)将白居易《琵琶行》中“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翻酒污”释为“泼翻了酒被沾污”。“沾污”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查遍手头所有的工具书,均未见有“沾污”词条。是“玷污”的笔误吗?《现代汉语词典》对“玷污”的释义为“弄脏,比喻辱没”,现在我们一般用的是它的比喻义,例如“玷  相似文献   

4.
李爱华  张安成 《现代语文》2006,(1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了唐代柳宗元的诗作《渔翁》,其三四句为“烟销日出不见人,歙乃一声山水绿。”其中“歙乃”注为“ǎi nǎi,摇橹声”。过去“乃”字的读音常被人忽略,词典注音也不统一。我们的看法是应读“ǎr”。依据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归园田居》中有“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之句.课本将“依依”一词注释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笔者认为此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7.
魏燕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是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入选了这首诗。白居易在《琵琶行(井序)》序言中写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课文页末对“善才”一词的注释是:又作“善财”。据唐代段安节《琵琶录》记载,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于曹善才精通琵琶.后人用“善才”称琵琶师。  相似文献   

8.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25-12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中有这样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教材将“经年”注释为“一年”,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原因有二:一、林申请的《宋词三百首词典》将“经年”注释为“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诗作甚丰,我们仅选他一些小诗试作评析以观其生平轨迹。 1932年4月诗人28岁时写的《老马》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散《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中语第三册)中“他植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一句,课本注释为:“(窥伺效慕)暗中观祭,仿效羡慕。”笔认为,编对“效慕”的解释是错误的,“效慕”应是同义复词,意为模仿、仿效。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六册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里的“阿姨”,教材未加注释。有人著文将“阿姨”释为“母亲”,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13.
自居易《琵琶行》里有一句诗为“初为《霓裳》后《六幺》。”课本注释说:《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  相似文献   

14.
潘宏 《学语文》2007,(2):48-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句。其中“乐乐”的读音值得探讨。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为其注音:“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清·焦循《孟子正义》注曰:“独乐乐,上音岳,下音洛。”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15.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十七课《祭妹文》中有句话,“岁寒虫僵,同临其穴”,课本注解“临”为“到”(见 P188),笔者查阅了部分材料,认为此种解释欠妥当,特举证以期商榷:“临”字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读音,一音lín,一音 lìn,读前音时可作“统治、降临、到、照本摹画”等多种解释,因与本文主旨无关,此处不作详叙。读后音时为“凭吊”之意。《辞源·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三册<秋天>(语文出版社)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随风吹来一阵阵清香."这句话中"灵灵"的注音为līng līng"彤彤"的注音为tōng tōng.笔者认为,其注音值得商榷.现就"水灵灵"的注音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史新华 《语文知识》2005,(11):21-21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较多使用“至于”的例子,但是在解说时有矛盾或不统一的地方,似应统一起来。对于《六国论》一文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教材作了这样的解释:“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至于’。”而对《伶  相似文献   

19.
王宏霞 《学子》2012,(7):41-41
生物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诸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各类教材中,众多的专业词汇用以阐释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它们是描述和分析丰富多样生命活动的"表情符号"和"基石",承载着人类探索和认识生命现象的丰厚精神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的经典名篇《琵琶行》中,诗句“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中“重”的读音,颇有争议。从古诗词意蕴上的一唱三叹重章复沓的表现手法来看,读(chòng)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