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 :(投影出示 )同学们 ,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块 ,仔细观察以下这些石块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鸟卵。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核桃。生 :这些石块的表面很光滑。师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 ,这种表面光滑圆溜的岩石叫卵石。 (板书 :卵石 )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卵石呢 ?生 :在海滩上可以找到卵石。师 :对 ,那么这些卵石是不是本来就在河滩上或海滩上呢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卵石的形成》。 (板书 :卵石的形成 )刚才同学们说可以在河滩上和海滩上找到卵石 ,那就让我…  相似文献   

2.
“观察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多种感官的感知方式认识水,并能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本课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四杯不同的液体中找出哪一杯是水,强化学生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等),从而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一般特征,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等特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一个拓展性的运水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运水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水的流动性,间接了解有关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一语道出了儿童的一个最本质的学习心理特征。在《鱼》一课的教学中 ,孩子的这种“需要”表现得尤为突出。1 让学生在“辨误”中发现[片断一 ]师 :鱼 ,同学们认识吗 ?生 (齐 ) :认识。师 :你们见到过哪些鱼呢 ?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鱼。(学生相互讨论一分钟。)师 (投影 :鲫鱼、鳄鱼、海马、乌贼、甲鱼、鳗鱼、鲸 ) :你们认识这些“鱼”吗 ?生 :老师 ,您说错了 !师 :哦 ?老师…  相似文献   

4.
“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的一节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方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活动一1、导入教师以立体图形为话题组织谈话,适时展示正方体形状的物体。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生:认识。它是正方体。师:你们对正方体有哪些了解?生1: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生2:正方体有6个面。……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师:同学们对正方体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正方体到…  相似文献   

5.
本节课是《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1实验导入师:这是什么呀?生:是海绵。生:是跳跳球。……师:这些材料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呵护与开发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教师在教学开始首先注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师:(出示一把钢尺,用手掰弯)钢尺的外形怎么了?生:变弯了。师:怎么会变弯的?生…  相似文献   

6.
王笑梅  黄焱 《阅读》2015,(8):2-5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请齐读课题。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林冲与洪教头为什么要打呢?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见解。生:林冲很谦虚,洪教头有点骄傲自大。生:林冲很有礼貌。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生: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师:对了,这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林冲的性格。(板书:动作)师:洪教头的自负高傲你们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生谈自己的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要说说自己的感受。(CAI 播放《月光曲》片断;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师:是呀,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心情的宁静,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风暴、大瀑布、黄河一泻千里……。你们说得很好,难怪有一位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说:“音乐使人类精神进发出火花。”这位音乐家是谁呢?师: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你们了解贝多芬什么呢?(生发言)师:你们说得很好。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就有  相似文献   

8.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教学片段】师: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非常兴奋)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们准备怎样做?生1:可以用手掂盒子的重量,然后根据重量再猜盒子里可能装了什么。生2:我们可以在盒子上钻一个小孔,看看盒子里有什么。生3:可以摇一摇,听盒子里发出的声音,从声音上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四年级“加热和传热”一课中 ,“水的传热”这一知识点 ,通过教师演示加热方框形玻璃管来得出水是靠对流方式把热传播开来的。这样的实验简单 ,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 ,只看演示实验印象不深 ,理解不透彻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首先学生通过实验(图 1 ) :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 ,下部手拿的地方却不烫 ,知道了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图 1 接着 ,研究水是怎样传热的呢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图 2 ) ,加热烧杯中的水 ,观察。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水的流动 ,在加热过程中 ,往水中放入…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人在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利用操作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一个片断: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就是把没有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通过割补的办法,使它转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该怎样计算(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操作教材(学具),动手操作,认真思考,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经过…  相似文献   

11.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 ,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 ,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 ,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 :如果没有摩擦力 ,世界会怎么样 ?同学们经过思考 ,讨论 ,进行了大胆的设想 ,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我们就不能写字 ,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 :“如果没摩擦力 ,我们就无法上路 ,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 ,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 :“没有摩擦力 ,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迸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女孩问做心理咨询师的我:“怎样让同学们都喜欢我?”我对她说:“喜欢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经常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感到你对别人的价值。因此,帮助别人就是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女孩一边点头一边说:“是的。”“微笑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我说,“心理学发现人们最容易给微笑以回报,这几乎  相似文献   

13.
竞选班干部     
叮呤呤,下课了,我们像出了笼的小鸟,一个个比什么都开心,因为下一节课就要竞选班干部了,我们跳上跳下。过了十分钟,上课了,我们回到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等老师来。陈老师走到讲台上,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竞选班干部!”话没说完,我们就叽里呱啦地讨论起来:“谁当班长?”“给何梦馨吧!”“不,给周全!”……陈老师说:“请同学们安静下来!”说完,她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写完之后,陈老师对我们说:“谁上来演讲,机会就给谁。”第一个上去的是童子豪,他说:“我想当班长……”接着于倩上去了,她居然与我…  相似文献   

14.
叶娟 《阅读》2015,(11):16-17
戴南中心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早》时,被文中的精彩描写所吸引,大家献计献策,共同创作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课本剧——《赏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排演出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幕启)寿镜吾先生:(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幕后一学生: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生甲: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寿镜吾先生:(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腊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  相似文献   

15.
小学四年级科学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第二课时,我让同学们通过分组活动认识了摩擦力的无处不在,找到了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探究性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进行了大胆的设想,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写字,也不能用橡皮改正错误。”有的说:“如果没摩擦力,我们就无法上路,拿东西也非常困难。”有的说:“没有摩擦力,塑料尺就不能和头发产生静电,它也就不能吸引轻小物体。”有的说:“没有摩擦力,流星就不能在天空和大气摩擦进发出火花。”  相似文献   

16.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笔者认为科学课堂教学首先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参与活动 ,进行科学探究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我的手》一课的教学围绕“科学学习要探究”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让学生在三个重点的体验活动中感悟手的灵活与手的构造等有关。下面是三个体验活动片断。片断一 (体验活动之一 ) :……师 :刚才有的同学提出 ,手这样灵巧 ,可能跟关节有关。那么你们知道关节在哪里 ?先让一生上…  相似文献   

17.
林流英 《阅读》2023,(7):38-40
<正>【教学目标】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草地变色的原因,领悟通过细致观察来描写事物变化的真谛;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分享含羞草变化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游戏师:看,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礼盒)谁来猜猜里面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8.
1任务驱动,激起兴趣师:同学们,这是一张打印纸。怎样才能使这张纸立在桌子上并承受一本科学书的重量?(学生试验)生:我们把打印纸卷成筒状,就能托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 ,获得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应该说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对中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一种满足。正是这种理论的倡导下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念、一种课程类型、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学教师的关注。在这层意义上说 ,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那么 ,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贯彻这新的教学理念呢 ?这就必须根据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来做。1.通读课文。通读以朗…  相似文献   

20.
佚名 《阅读》2006,(4):10-10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店里,一个男子问道:“那本书要多少钱?”(万进供稿、设计)·作家名片·“要1美元!”那个徘徊良久的人惊呼道:“你能便宜点吗?”“没法便宜了,就得1美元。”这是他得到的回答。这个颇有购买欲望的人又盯了一会儿那本书,然后问道:“富兰克林先生在吗?”“是的,”店员回答说,“他正忙于印刷间的工作。”“哦,我想见一见他。”这个男子坚持道。书店的老板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陌生人再一次问:“请问那本书的最低价是多少,富兰克林先生?”“1.25美元!”富兰克林斩钉截铁地回答道。“1.25美元!怎么会这样子呢,刚才你的店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