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和重叠形式等方面对汉语和印尼语的形容词进行了描写和比较,分析并指出以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形容词时的难点,为对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多民族、多语种共存的国家,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行政语言。国家教育实行"双语政策——英语加上一种母语",即以英语为第一语  相似文献   

3.
对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汉语形容词词义偏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归纳出词义偏误的四种类型,细致分析每种偏误的原因,并对汉语学习者、教学者及教材编撰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无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和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为参照,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被试的汉语双字组声调的动态发展。研究发现,无声调语言母语者和声调语言母语者五项声调特征和四类声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类型存在着种种差异。同时,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普遍认知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发展特点。另外,声调所处的前后字位置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文章还提出造成双字组声调发展非线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学习方式,即非汉语母语者通过调节不同声调特征的权重来学习汉语双字组声调。  相似文献   

5.
汉字文化圈者,是指世界上使用汉字的民族和地区而言,但实际情况又比较复杂。广袤的中华大地,包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都以汉语为母语或官方语言,长久使用汉字。南洋的华侨后裔即现在所称华人者,至今仍然以汉语汉字作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半岛和越南在历史上曾借用过汉字。在日本、冲绳、韩国(朝鲜南方)等地至今还在使用汉字。在新加坡,华人竟占四分之三,而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则同为官方语言。汉语汉字在东方创造了遥遥领先的古代发化,而相对落后的民族、国家和地区便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从而得以开化进步,并创立了自己的文明。汉语精炼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13):86-87
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二语和母语相互影响,发生语言迁移现象。本文从语言迁移视角,讨论英汉翻译对母语的影响及其对策。英汉翻译中出现的一些元素对母语产生影响,如硬译、形容词僵化、定语前置、被动增多等。本文提出两条应对策略:增强语言对比及转换意识;提高中英语文修养,学习地道的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词汇和语法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干扰将英语形容词误作谓语,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迁移理论排除母语干扰,有意识地对英、汉形容词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金凤 《文教资料》2009,(21):36-38
量词的大量使用是汉语和马采语的共同特点之一.汉语和马来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量词的意义和用法上,则是差异性大于共通性.本文就汉语、马来语在量词省略、语法形式、借用量词、量词作句子成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死"是汉语常用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文中以"死"为例通过历时研究的方法和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探讨"死"的语法特点和使用现象,"死"字本义是生命殆尽,成语中的"死"大多保留了原义,现代汉语中"死"逐渐语法化,开始作为一个语素存在,与其他语素组合从而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的语素意义;可以在句子中充当补语的成分,形式上表示为[(主语)+动词(或形容词)+死+(宾语)+了];在方言中也可表示昵称。运用共时的方法将汉语的"死"和英语中的"死"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可以指导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以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对在当今国际汉语教育中以母语为朝鲜语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词汇情况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整理分析朝鲜语中汉字词对于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影响的相关资料及实验结果,分析提出国别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肖祥忠 《文教资料》2007,(31):39-41
本文从多角度对汉语和印尼语的名词进行了描写和比较,分析并指出以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名词时的难点,为对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是汉语的三大实词之一,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语义为本体对形容词的反义关系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反义关系在形容词中的表现非常突出,影响到形容词的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形谓句的研究都是以谓语为中心,忽视了主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主语为中心,对比探讨了汉日形谓句主语对谓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语是人称名词时,汉语谓语形容词的使用比较自由,而日语会有一定的限制;汉语事物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可以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而日语多使用属性形容词;汉语谓词或谓词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使用评价性语气的性质形容词,而日语根据主语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组合范畴语法实现了句法和语义的并行推演,它是目前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最理想工具。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是汉语的十大典型句型之一,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汉语形容词谓语句有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之分,复杂形容词谓语句更为常见,处理起来也更为困难。使用组合范畴语法CCG可以处理大多数汉语形容词谓语句,部分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还需借助于CCG的扩展系统CCG│方可处理。  相似文献   

15.
在我院藏汉双语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使用和理解汉语时,所依据的标准与判断机制不同,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误用的现象,而他们自己却浑然不知。因此我们汉语教学重点与方法的确定只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汉语水平,而不能按照普通汉语学生的情况来臆测。汉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那些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在理解与运用时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这样我们的汉语教学才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此以我院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例为研究对象,对确定汉语教学重点与方法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按其表达功能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通常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形容词在功能上主要是描写性的,表示事物的状态.晋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无论在构词形式上和语法功能上与现代汉语中的两类形容词都有不同.本文主要以晋语区的一个方言点--河南获嘉话为考察对象,来探讨晋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外国母语教育对学生母语评论能力的培养为论题,介绍和评析外国母语课程标准或母语教学大纲确立的母语评论教学目标、标准及外国母语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并反思我国汉语文教育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毕业教育证书制度中的汉语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高中生所选择。该课程以一种政府支持的方式促进语言的学习,是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为避免母语生与非母语生产生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该汉语课程被划分为母语组和非母语组两种形式,汉语第一语言、初级第二语言和高级第二语言三种水平。文章对上述不同形式的汉语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系统地阐述这些课程的主要特点和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依存语法标注语料库,对英语母语背景一至四年级汉语学习者形容词配价发展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容词作为被支配词时,大部分依存关系的配价功能习得都未能达到目的语水平,定语、状语等使用不足,复句关系等过度使用;作为支配词时,并列关系、复句关系使用不足,状语、连带关系过度使用。受母语影响,负迁移成为阻碍形容词配价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二语者能习得更多种类、数量的配价关系;受配价频率的影响,二语者优先发展典型、高频配价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比考察了英、韩、日、蒙、印尼语背景CSL学习者8个表时间的量度形容词混淆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混淆词在误用方向、词际关系、混用频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异;词语混淆受到目的语同义词关系和母语多重因素影响,在母语方面,英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对译词相同和母语表达方式误推;韩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同根词干扰和组配关系误推;日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汉字词;蒙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印尼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方言误用、母语词义位误推和同根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