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教育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为主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然而,要得到家长积极而有效的配合,教师首先需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一、树立"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家长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与家长无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3.
符颖 《湖南教育》2006,(12):23-23
要使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共同配合非常重要。作为班主任应如何赢得家长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班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学生,而管理学生的本质核心是学生人格修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教师们也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孩子们整天想些什么,这可能是老师、家长们最想弄清楚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学生,让学生热爱班级,健康快乐地学习,是每位班主任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国家大力提倡班主任要常走访家长,做好家访工作,让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是的,自从我当班主任十几来,深有感触,家访是班主任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谈几点自己的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辛苦、琐碎的工作,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懂得,教师的好心情会感染学生,感染身边的同事。一、和家长真诚沟通1.说话要讲究策略。跟家长汇报孩子的表现时,我们的语言要婉转,让家长乐于接受并积极配合共同改正孩子的缺点。如果我们的语言过于直白,不留余地,一定会造成家长的反感。"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再调皮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也是宝贝。  相似文献   

7.
吴玉莲 《湖南教育》2006,(12):24-24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笔者是一名从教十几年的班主任,也是一名家长。作为班主任,总想得到家长们的配合,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每名学生能各方面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家长,想得更多的,则是多了解孩子在校的信息,同时和老师交流下一阶段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能扬长避短,得到更好的发展。要使两者的要求有机结合,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很好地配合。一般而言,家长会的目的或是目标是想让教师和家长通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良好班风和师生良好关系的组织者、建设者。要经营好一个班集体.做个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必须要在班级整体环境和自身内在修养这两方面上下工夫,只有具备“内外”兼修的条件,班级管理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外,还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它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尤其要关注新课改动态,提高认识。家长给与孩子最好的爱,莫过于相信他,让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  相似文献   

12.
<正>一、班主任要和家长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会经常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家长常常会因为孩子犯错误被老师请到学校,会因为孩子所犯的错误向老师赔礼道歉。其实错误是孩子犯的,家长向老师赔礼道歉是出于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更是对孩子起的表帅作用。但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把家长的好意想成是理所应当的。孩子在校犯错,班主任也有一定的责任。因此,班主任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家长的到来一定要表示感谢,要尊重家  相似文献   

13.
做班主任,绕不过去的是和家长打交道。总有班主任说:家长不配合老师的教育,怎么办?"家长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这种说法在老师中很常见,一般家长也认同。从这句话联想开去,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的未来,班主任和家长,学校和家庭,究竟该以谁为主,究竟该谁配合谁?再往深处探究一下,班主任和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两个人,他们的关系到底如何?他们有过交往吗?他们怎样看待彼此?他们能够合作吗?《班主任之友》特别在1、2期合刊用比往期专题更多的页码推出"班主任与家长",是基于我们认为,班主任不能只说"家长不配合老师的工作",班主任要"跳出这个狭小的视野,放眼发  相似文献   

1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德育工作统一战线。但是,我发现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还动不动打投诉电话。与不同家长进行沟通时应采取怎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习惯了在学校的时候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挤得满满的,一个教师一竿子插到底。哪怕忙得两脚朝天,也没个人帮得上忙。常常是顾得了头,顾不上尾。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这么长大,这么成人,也不好意思对恩师说自己当初常常受冷落的事。偏就有了这样一群人,要打破这个定律,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只有三十来个孩子,有了正班主任不说,还有副班主任配合;有了这样的岗位不说,还用职责把自己约束得严严的:三天两头与家长有个沟通,重要的事还书面交流,每学期要让家长体会公开课,不定期还实行家访。最让家长们吓一跳的,居然不怕麻烦,每个老师还把自己的电话…  相似文献   

16.
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受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 ,而且家长也不配合……这正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钩的表现。须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孩子身后 ,都有着功不可没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 ,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 ,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而班主任要想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更新意识有的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认为只要供给孩子吃穿就算尽到父母的责任了 ,什么品德培养、智力开…  相似文献   

17.
家长会的新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班级要开家长会,孩子的爸妈再次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去学校为孩子开“家长会”。“家长会”,为何沦落至此?会议模式太老调,家长们一听就腻在校方和教师们看来,“家长会”无非是让孩子的家长了解学生的成绩,于是,形成了固定不变的“家长会”模式:先由学校领导讲话,剩下的事情便是由各班的班主任按成绩给学生排排名次,划划等级,分分类别,以此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最后强调家长要与学校、老师配合等等。这种老调重弹、模式不变的“家长会”,家长们都听腻了,谁还想来开第二次呢?会议内容太盲目,家长们一听就烦有些…  相似文献   

18.
杨姗姗 《班主任》2012,(6):46-47
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至唱反调;还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对只盯分数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一般都能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家长过分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只重成才,不重成人,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该读书,忽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及其个性发展,两眼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此类家长,辅导员要注重多与其沟通,交流观点和看法,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和子女沟通,与孩子交朋友。  相似文献   

20.
协同育人     
<正>·主持人语·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家长是孩子的教育启蒙者,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和后台系统。因此,学校要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参与到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