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审美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中美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态度体验。审美活动既由外界事物引起,又受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每个个体的知识范围、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不同,所以审美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2.
滕叶 《考试周刊》2011,(26):217-218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教育则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本文阐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音乐艺术的基本素质和审美心态上表现得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不强,对严肃音乐知之甚少,对高雅艺术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学生音乐审美导向,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在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端一 《成才之路》2010,(10):82-83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忽视把美学原理运用到音乐教育的问题,提出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机地融入审美的意境,营造形象思维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对于增强音乐教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它不分国家、民族、语言。通过音乐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造就一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先秦儒家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概括起来主要有促智、怡情、辅德三项功能:  相似文献   

6.
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单纯地学会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作为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它的审美功能是以音乐的美作用于人身心乃至社会的审美效应,审美价值取向是审美教育中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审美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评价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向上提升和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单纯地学会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功的音乐教育,应充分体现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评价能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品位,培养高尚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美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12.
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中 ,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及艺术自身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 ,对学生道德、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势必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一、音乐教育与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国自古有“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的说法 ,认为通过音乐的熏陶 ,能达到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说的“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音乐教育有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欣赏 ,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 ,对祖国大好…  相似文献   

13.
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及艺术自身得天独厚的教育功能。对学生道德、智能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势必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体验与反映。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都于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审美情感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审美教育对创新潜能的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艺术素养直接决定着未来创新人才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直接决定着创造能力”。一、审美教育能够开发创新思维创新活动首先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素质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创造能力的源泉。开发这种创新思维潜能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审美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文学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文学家为了感染读者,在进行创作时力求创造出一种“意境”,读者要接受美的熏陶与净化,就必须“入境”,而要想“入境”就…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肯定和推广,引导学术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学报的这种传播功能有赖于学报编辑对文稿的鉴识把关能力,取决于编辑的导向水平。编辑要在大量审阅、取舍、整合甚至升华学术研究文稿的过程中,使优者得以刊出,璞者得以为玉,使学报形成自身的学术重心,创建鲜明独特的学术风格。在此基础上,编辑应发挥其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课教学中我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利用教师领导者、组织者的优越地位,从主观上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使我校的历史课教学向标准化和正规化迈进。为此,我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在此和同行们探讨。 (一)严格把握教材的中心对于一堂历史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手段,教师都必须心中有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每堂课的中心目的明确,才能使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目的进行,否则就会使历史课成为很平常的故事课,而失去教育意义。例如,现行小学历史课本上册第四课“大教育家  相似文献   

18.
浅议音乐教育审美育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音乐课教学已逐渐从唱歌型的模式中解脱而向审美型发展,音乐教育审美育人这一重大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为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陶冶教化的功能,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并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就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莫过于乐”。西方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说:“从音乐教育目的看,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大纲的总目标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中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音乐这门学科,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音乐是最富感染力的艺术.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感受音乐,亲近音乐,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音乐课堂,应以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注重以学生感知、情感为目的来完成教学内容.我们要抓住审美感受这条线,让学生充分、准确地感受音乐,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生快乐的养料,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青少年学生,应通过音乐教育受到良好的美的陶冶,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成为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一代新人。但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时候,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