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田野调查,认为祭天仪式通过继承东巴教传统,保持了仪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神圣和世俗的特点,带给参与者对传统意识和民族原生情感的共鸣,是一个集体的和社会的行动过程。通过对民俗活动的新构,产生了新传统和更新的传统,丰富了仪式文化。现代纳西族祭天仪式是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其现代性变迁是纳西族对传统的继承与重构,正是因为传统的更新与现代的拓展使纳西族祭天仪式能够获得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於菟”是存在于热贡地区的祭祀二郎山神的仪式,每年农历十一月举行。借用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阈限”理论,对“於菟”仪式进行解读。文中所列举的仪式细节来自笔者于2013年1月在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村的调研资料。通过用“前阈限-阈限-后阈限”的三段论格式分析“於菟”仪式中的“交融”状态,探讨“於菟”仪式如何影响社区结构,重点考察“交融”状态下仪式参与者和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与传统单一信仰的仪式环境不同,现代民俗仪式中游客的介入不容忽视,仪式的神圣性受到旁观者的挑战。“阈限”理论在被用于讨论青藏高原民俗仪式时,须进行本土化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在多元文化视角下分析仪式。  相似文献   

3.
冬至这一节令,在历代活态生存的民俗生活中,不只有着与年节相似相同的名分,有着历代传承的与年节相同相似的庆贺仪式。这一文化现象源于冬至曾为年节的集体记忆。在周代,在从神话向历史迈进的黄帝时代,冬至有着一岁之首的尊贵与辉煌。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中部的定西、甘南、临夏三州(市)多民族交界地带100多个行政村落的20多万群众中,盛行一个独特的节日——拉扎节,形成了以拉扎系列活动为特征的"拉扎文化区域"。文章以神圣与世俗之间异质转化中的仪式时空作为切入视角,以拉扎仪式"跳拉扎"为田野调查对象,描述植根于乡村自身的民俗仪式活动的变迁,探讨节庆及其仪式对其文化区域内凝聚番汉多民族群体、获得权威认同的维系功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匠建房时要举行一系列的巫术仪式,这些内容驳杂的巫术仪式由象征符号和象征行为构成。由于工匠大多具有兼职巫师的社会属性,并且新房建造过程是一个暂时独立于日常生活的相对神圣的时期,所以工匠建房巫术仪式又具有阈限的特征。本文将讨论象征对于工匠建房巫术仪式的意义、传统文化迫力对于工匠建房巫术仪式中象征体系得以形成的支撑作用,最后通过对田野个案的解析来论述工匠建房巫术仪式中的阈限。  相似文献   

6.
神灵信仰以对神灵的崇拜与神圣的仪式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则以人际关系中特有的虔诚与执着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的宗教性通过宗教关系反映出来;世俗信仰中的宗教关系不只是指宗教实践中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与集体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个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忠靠的基础上的精神依存关系.世俗信仰实践通过消解人际关系的危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个...  相似文献   

7.
冯强  梁峰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4):67-74,128
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同时提供了未来和过去两个时间取向。从两种不同的时间意识来观察,《受活》的时间经验是分裂性的。从伊利亚德关于神圣时间乃其他时间结构之原型的论述出发,从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三个角度对《受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神圣时间作为其他时间结构的原型,在社会历史结构中的逐步扩散以及最终狂欢式的蔓延;神圣、世俗与世俗的仿真只是想呈现出历史地貌中的某种真实状态,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截然的对立;它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这样一个暧昧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人们最看重的一个;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饺子宴,红红火火的大福字,热热闹闹的大拜年……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节日,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也见证着中国家庭的每一次团圆与美满。请与我们一起走进2021年的春节,回忆过年的味道,传承仪式感,向往新一年的美好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工业文明以前的原始文化的大量信息,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濒临危机,其中声音的缺失是造成年节文化淡化的一个原因。禁放爆竹、手机短信拜年在取消声音的同时也取消了仪式,取消了狂欢,取消了人们对年节文化的生命体验,从而使传统节日民俗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0.
春节祭祖是当代乌拉街满族民俗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春节期间,满族民众按照传统习俗,先备办祭品、设置"吊杂",再"亮谱"、"接神",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的年度举行,凝聚了多重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祭祖既可以表达族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又可以重构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秩序,也有利于传承家族历史记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满族祭祖仪式包含丰富的满族文化象征符号,有特色的祭品、祭器、仪节都是满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节事活动对一个城市的宣传,扩大城市社会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三亚近三年大型节事活动的社会效应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大型节事活动在建设城市知名度、树立城市良好口碑、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社会作用,并提出了在成功举办大型节事活动的同时,应积极发挥节事活动的城市宣传效应,打造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有节日诗七十余首,涉及节日有大有小,种类多达十三四个。白居易有时为一年中一个节日写多首诗,也连续两三年为不同年份的同一个节日写诗,不同的人生阶段,白居易都有节日诗创作。节日重视伦理亲情,节日娱乐审美活动,节日里守岁、扫墓等习俗都刺激白居易创作节日诗。擅长写日常生活的时代风气、中唐尚俗的文学思想、以内敛为美的审美追求、不以政务为重的政治气候都对白居易节日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14.
The Spring Festival,also known as lunar new year,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best loved holiday for the people in China.It is the time of much joy and merriment for the family.There are certaim customs most of us follow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相似文献   

15.
在兔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组合、深圳民工街舞团等“草根”纷纷亮相,堪称一大创新,给央视春晚带来了不少新看点。于是,许多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栏目纷纷打出“草根”牌,目的就是使节目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收视率。由此可见,电视栏目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以达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节庆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办好民族旅游节庆对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富有新意的民族旅游节庆策划是办好民族旅游节庆的关键。民族旅游节庆策划新创意主要体现在策划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措施等方面。文章以龙胜民族旅游节庆策划为实例,分析了民族旅游节庆活动对旅游业的贡献,阐述了龙胜民族旅游节庆资源,在此基础上,对龙胜的民族旅游节庆进行了策划,最后对民族旅游节庆实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实施模式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前人已证明,"元年春王正月"并不是《春秋》所独有的记载体例。那么,为何史官要在开篇和每位国君即位时都要反复写该句?《春秋》学家们从"元年春王正月"衍生出的各种"大义"的文化逻辑是什么呢?从神话历史视域剖析,"元年春王正月"将国君即位时间、物候时间、神圣时间三者相重叠,其神话叙事模式潜在地将宇宙和王权统治隐喻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它包含了"天-地-神-人"的互动可能,从而为后人阐释出"正"和"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文本逻辑。  相似文献   

18.
Spring     
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of the year.I like it best.Because it is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ld  相似文献   

19.
蓝巧燕  李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0-42
密洛陀文化即与布努瑶始母密洛陀相关的文化,是一个包括密洛陀神话传说文化、创世史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年节祭典文化等丰富内容和信息的综合体。作为布努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密洛陀文化本身蕴涵着包括旅游在内的众多现代价值。充分利用密洛陀文化,大力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将对当地布努瑶文化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达的网络传播方式使节庆名目和活动不断丰富.光棍节作为新潮的节日,包含许多特殊的活动和仪式,并衍生了光棍文化.文章通过网络渠道收集到光棍节节庆相关活动内容,用仪式的相关理论对光棍节节庆活动从内涵、分类和象征符号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仪式发展的新变化.研究发现,光棍节仪式具有娱乐交际功能,反映单身年轻人的社交心理和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